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脫貧攻堅,電力先行。國網合肥供電公司在脫貧攻堅中為貧困地區、貧困村的發展當好電力“先行官”,架起黨聯系群眾的“連心橋”。該公司深刻認識到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肩負的使命,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發揮黨組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保障作用,對全市建檔立卡的112個貧困村召開脫貧攻堅調研座談會,出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細化工作內容,明確工作目標。
黨員服務隊幫貧困戶收西瓜,共享收獲喜悅。
電力工人對廬江縣冶山鎮三岔村進行農網改造。
綠色光伏“金太陽”
為村民種下新希望
昌盛光伏農業科技園坐落在合肥市廬江縣同大鎮中心公路旁,占地1000 畝的園區內架起一排排整齊的農業大棚,棚上鋪設著湛藍的太陽能面板,棚下種植各類農作物和經濟作物,這個“特殊”的地方吸引了周邊許多貧困農民前來就業,王桂霞就是其中一名。
“因為村子里條件不好,不少勞動力都去了城里務工,莊稼都沒有辦法種起來,漸漸地不少土地都荒廢了,太可惜了!而一個人在城里務工的收入養活全家人也很困難。”王桂霞介紹,“從去年開始,這里說是要建農業科技園,我就將自家的土地承包給了園區,沒多久這里就建了起來,又說歡迎我們來上班,我們村里都集體來這里打工了。”
像王桂霞一樣因為光伏科技園受益的周邊農民共有近300 位,他們在這里工作收入穩定,平均年收入在27000 元以上,此外過去因為缺乏勞動力棄種的土地流轉給企業還能獲得穩定的地租,兩份收入切實改變了不少貧困戶的生活。
這里的農業大棚并不是過去傳統的塑料薄膜,全部是鋼結構,棚下種植著各種農作物,對于農民來說,一年四季勞作都不懼風吹日曬,工作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最近這里的特色農業種植喜迎豐收,農民朋友們正在忙著采摘、運送豐收的果實,除了傳統的有機蔬菜之外,這里還種植了市場上熱門的薄荷葉、香草等經濟作物,不僅在本地廣受歡迎,還銷售到了臨近的省份。更妙的是,只要有太陽,棚頂就能源源不斷地發電,這里整個園區的光伏電站總容量達20 兆瓦,年發電量約為1893 萬千瓦時,預計年可節約標準煤6348.48 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31 噸。這里的農業科技園,創新實現了清潔能源、現代農業、精準扶貧、循環農業的聯動發展。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推行農村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同大鎮這里每個村子都架設起了新的輸電線路和變壓器,過去常見的末端低電壓現象基本消除,農民們家中也開始添置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而光伏在用電高峰期間發出的電力,也成為了區域電網的補充,對于夏季電網安全平穩運行起到了積極作用。“從項目初設直到最后并網,合肥供電公司始終堅持全過程優質服務,大力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昌盛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王楊仁向記者介紹道。
為了使光伏扶貧項目盡快并網,為百姓帶來收益,合肥供電公司營銷部負責并網申請受理、方案制定、驗收并網等工作,并在接受并網申請時,主動提供并網咨詢服務,履行“一次告知”義務,協助客戶填寫并網申請表,以減少客戶的臨柜次數,縮短并網時間。對已并網的光伏發電項目,該公司嚴格按照合同要求進行抄表結算,支付相關補貼、上網電費資金。
截至目前,合肥地區經政府部門第一批核準的光伏扶貧項目有2758 個,均已并網投運,包括村級電站175 個、戶用光伏2583 個,總容量15.107 兆瓦;從報裝并網至今累計發電量2449.45 萬千瓦時,按期結算光伏扶貧購電費928.2 萬元,轉付補貼資金1489.45萬元。
充分發揮黨員作用
全力保障脫貧攻堅
計小艷是巢湖市供電公司黨建工作部團委書記,一年多來,因為定點幫扶,她成了巢湖市夏閣鎮元通村的常客。“每個月都會去至少一次。”計小艷所幫扶的元通村,在2016 年完成脫貧,屬于已出列的貧困村。
元通村占地面積近20 平方公里,有19 個自然村,2300 人。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勞務輸出,留守的勞動力則以農業生產為主,是個典型的“空心村”。在2014 年建檔立卡時,全村有91 戶貧困戶,200 多人。如今,供電公司的任務是確保元通村不再返貧。
為此,巢湖市供電公司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元通村有一處產業扶貧園,里面種植有黃桃。2017 年,供電公司為扶貧園架設了三相四線動力電源箱,保障用電需求。而桃子成熟時,供電公司又成了銷售桃子的好幫手,通過食堂采購,發動公司職工購買,光今年就銷出去了8000多元黃桃。
去年,元通村委會的便民服務大廳進行改造升級,巢湖市供電公司又出資3 萬元購買了辦公桌椅、電腦、空調等,放進便民服務大廳,方便來辦事的村民們。
針對具體的貧困戶,供電公司也是“因人施策”。元通村的朱大姐今年45 歲,因為精神殘疾,丈夫去世后,與女兒、母親相依為命,女兒高中沒畢業便輟學了,到無為一家工廠里打工。巢湖市供電公司了解情況后,主動為朱大姐的女兒就近解決了工作問題,“做會場服務員,一個月有2000 多塊錢,最主要是離家近,每周都可以回去陪伴母親。”
元通村的靳兆平,今年60 歲,子女外出打工了,老伴生病身體不太好,家庭收入主要靠靳兆平種地,因為農活干得不錯,巢湖市供電公司鼓勵靳兆平勞動生產,家里種了玉米、山芋、花生、西瓜等農作物,計小艷都通過公司幫忙銷售出去了,“光2018 年就增加了1.8 萬元農作物銷售收入。”
走在扶貧的道路上,計小艷也有自己的心得,“扶貧要有愛心、真心、恒心,三心缺一不可。”計小艷說,如果沒有愛心做不下去,沒有真心實意去幫助也不行,而恒心最重要,碰到一些貧困戶有一部分能力的,要多鼓勵他,設身處地為他著想,才能把扶貧真正做好。供電公司結合特色亮點,積極主動配合政府部門,履行電網職責,持續加大貧困村電網改造,不斷改善農村用電環境,高質量完成扶貧項目并網。同時,扶貧過程中不斷強化黨員扶貧責任擔當。合肥忠旗共產黨員服務隊定期開展進鄉村服務,重點服務貧困村、貧困戶,做好精準幫扶;充分利用好黨員服務隊社會聯絡站資源,借助各行各業力量,多措并舉幫助貧困村解決實際問題、培育脫貧產業。
在扶貧過程中,該公司結對幫扶巢湖市夏閣鎮元通村等3 個定點幫扶村,選派優秀基層黨支部書記兼任幫扶村黨建指導員,配合抓好扶貧工作。與定點幫扶村“聯創共建”,組織開展黨員“手拉手”扶貧幫困等專業指導服務,確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從“溫飽”到“小康”
農村電網轉型升級
“現在我們村里道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電力供應也足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近了,多虧了供電公司的服務,我家的農家樂才能順利辦起來。”11 月21 日,肥東縣長臨河鎮羅洪村居民張立功感慨道。這幾年,村里修起了柏油馬路,種上了各類綠植,供電線路也全部進行了絕緣化改造,環境變得更干凈漂亮,過來游玩參觀的旅客也多了起來,村子里辦起了多戶農家樂,農民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以前用電高峰期,長臨河地區大面積低電壓頻發,居民用電投訴也多。現在農網改造持續推進,新建變壓器和低壓電纜,讓安全穩定供電徹底無憂。”長臨河供電所員工羅偉介紹。目前,羅偉負責的臺區很少發生用電故障,每逢惡劣天氣,再也不用為斷線跳閘提心吊膽了。
“三天不停電,不是肥東縣。”這是以前當地的順口溜,談起這些年電網變化,張立功十分驚嘆。在他的記憶里,長臨河夏季低電壓比較突出,村里的一臺小變壓器負責周圍數百戶人家供電,空調電扇很少正常運行,雨雪天氣停電更是家常便飯。自從電網改造,新建了高低壓線路,增容數臺變壓器,村民用電不再煩心,停電反而成為了稀罕事。
為保障脫貧攻堅計劃順利推進,2017 年已安排貧困村電網改造項目12 個,總投資770 萬元,涉及10 個貧困村、1418 戶居民;2018 年已安排貧困村電網改造項目54 個,總投資3980 萬元(其中2018 年已投資3098 萬元,2019 年計劃投資882 萬元),涉及37 個貧困村、5877戶居民;剩余貧困村電網改造項目154 個,總投資約11740 萬元,涉及60個貧困村、17451戶居民。
除了貧困村電網改造,合肥供電公司不斷加快推進農網工程建設步伐,提高農村電網的供電質量,滿足城鄉經濟快速發展需求。今年,合肥供電公司加快城農網工程建設,投產城網建設項目62 項、農網改造升級項目236項。開展農村低壓運維管理專項提升行動,完成1.7 萬戶新一輪農戶“表后線”整治和23.3 萬只中保安裝任務。城網供電可靠率99.902%、同比提升0.091 個百分點,農網供電可靠率99.742%、同比提升0.021個百分點。
同時,合肥供電公司扎實推進“重精準、謀提升、促攻堅”專項行動。合肥地區112 個貧困村均已實現通動力電,但尚有49 個貧困村戶均容量小于1.5 千伏安/戶。要以貧困村為單元,全面摸排電網、設備及用電情況,建立“一村一檔”,為下一步電網扶貧項目安排提供堅實基礎。
國網合肥供電公司2019~2020年計劃安排低電壓重過載電網項目總投資1.37 億元,持續加大75 個存在電網改造升級需求貧困村的電網投資改造力度,實現貧困地區電網建設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發力。
李巖 許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