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廬江縣金絲皇菊扶貧產業園里、在“郵樂小店”網絡平臺上、在嘈雜的豬棚里……很多貧困戶“各顯神通”,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勞,筑建起自己的幸福家園。
村民們采摘的是金絲皇菊,更是致富的希望。
金絲皇菊綻放生活希望
初冬時節,天氣微冷,但在白湖鎮金絲皇菊扶貧產業園里,工人們忙著采摘、分揀、烘干……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其中一對正熟練采摘菊花的母子格外引人注目。母親王玉珍今年61 歲,兒子宛迎中今年41歲。宛迎中先天聾啞,小時候沒有正常上學,長大后出去打工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幫著種種田,收入低,成為貧困戶,至今未娶妻。
“好在鎮上搞了這塊菊花園,不光我兒子在家門口能掙到錢,比我年紀還大的老頭老太也能在這掙錢。”王玉珍笑著為自己算了一筆賬。兒子宛迎中一年四季都在園里干活,春天育苗、夏天田間管理、秋冬天采摘菊花,一年大約干200 多天的活,每天掙80 元,一年下來務工收入近2萬元。“我只在花開的時候來摘菊花,前前后后干兩個月左右,大概能掙四五千塊,比種莊稼強多了。”王玉珍說:“現在生活好了,收入也穩定,前陣子還有人來給兒子介紹對象。我們都想好好干,爭取明年把兒媳婦娶進門。”
“郵樂小店”開出新天地
徐尚鎖,廬江縣柯坦鎮柯坦社區山崗組居民。四年前因一場交通事故,徐尚鎖雙腿失去站立能力,左手失去操控能力。妻子不堪家庭重負離家出走,留下4 歲的兒子和徐尚鎖相依為命。2016 年他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為了幫助徐尚鎖脫貧,鎮、村扶貧工作組聯絡社會資源,為他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幫扶計劃。鎮、村領導和幫扶責任人做徐尚鎖思想工作,使他放棄了自暴自棄的想法,重拾生活激情與希望,并主動向徐尚鎖提出了在網上開店的想法。扶貧工作組聯絡郵政公司的“郵樂小店”平臺,幫他在平臺上建立了自己的小店,并發動扶貧工作組的所有人員幫忙推廣。2017 年,受益于廬江縣脫貧攻堅扶貧優惠政策,社區幫助徐尚鎖報名電商技能脫貧培訓班。
如今,徐尚鎖小店的生意蒸蒸日上,兒子在幼兒園快樂成長,父子倆還住上了新房子。
技術上門送去脫貧志氣
家住樂橋鎮鰲山村的吳代汪,其妻患有精神病,還在2014 年被檢查出患心臟病,花去十余萬醫療費。家中僅靠兒子外出務工掙錢,經濟困難。
剛開始吳代汪對自己的生活沒什么信心,他覺得自己年紀大了,兒子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妻子的情況也不好,靠著政府給點錢能吃飽就行。
“知道他是這樣的想法后,我每次上門都鼓勵他,并幫他制定幫扶計劃,想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過好日子。”吳代汪的幫扶聯系人何其海說,吳代汪以前養過豬,但因沒有養殖經驗當時收入并不好。得知這一情況后,何其海鼓勵吳代汪繼續養豬,并在去年幫他申請辦理了1萬元扶貧小額貸款。
吳代汪用這筆貸款蓋起了100平方米的豬棚,改善養殖條件。同時,鎮政府還聯系畜牧站專家定期上門為吳代汪開展技術指導,傳授養殖技術,幫他進行免費家畜防疫。最終吳代汪當年成功養殖20 頭豬,獲利2 萬余元。不僅使他穩定脫貧,也增強了他通過養殖徹底脫貧致富的決心。
嘗到甜頭后的吳代汪說:“感謝政府和幫扶人,相信只要我自己努力,生活會越來越好。”
教育扶貧拔除“窮根”
父親2016 年意外溺水身亡;母親兒時用藥不當造成聽力障礙,不能說話;上五年級的弟弟現寄養在舅媽家……這是夏婷上中學時就需要面臨的艱難生活。
“她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一點也不自卑,相反很開朗自強。高一時就是班長,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班上同學都喜歡她。”廬江二中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負責人莫俊智介紹,夏婷僅在高三年級就獲得各類資助6000多元。2017年8月,她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后,到教育局申請了8000 元助學貸款,同時獲得省外1000 元大學新生入學資助以及7000元社會資助。讓家庭困難的夏婷不用為大學學費困擾。2017 年9 月夏婷就讀大學后,除了享受每學期2000 元國家助學金,今年廬江縣還啟動實施了“薪火相傳”助學工程,符合資助條件的夏婷每月獲得資助款400 元。
“這些資助讓我有學可上,還能安心上學。我一定會好好學習,將來掙錢養家、回報母校和社會。”夏婷說。“教育好一個貧困孩子,就可能徹底挖掉一個家庭的‘窮根’,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廬江縣教育局2017-2018 學年,共為12957 名建檔立卡學生發放各類資助金2293.6 萬元,榮獲合肥市“二十佳學生資助工作單位”稱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金學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