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訊 今年,合肥市將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試點,并將研究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4月27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三次會議召開,市環保局局長丁志松作了關于2017年度全市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的匯報。
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干部政績考核體系
去年,我市完善考核評價和問責機制,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干部政績考核體系,結果作為各地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共問責處理208人。
同時,我市還將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飲用水水源地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域納入保護范圍,全市紅線面積1849平方公里。關閉取締“小散亂污”企業846家,整頓規范288家,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中央環保督察55項整改任務已有41項整改完畢,年度任務順利完成,其他整改任務正在穩步推進。50項突出環境問題,已完成49項,下剩一項為居巢經開區集中供熱問題,該問題預計2018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共實施環境行政行為案件數1403件
2017年,我市大幅提升環境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全市各級環保部門共實施環境行政行為案件數1403件(立案處罰836件),處罰金額3002萬元,同比分別上升21%和46%。
適用新《環境保護法》及四個配套辦法查處環境違法案件400件(其中,實施查封、扣押案件186件,實施限產、停產案件201件,移送行政拘留12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件)上升210%,數量位列全省第二。
同時,出臺《合肥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升環境監測能力。修訂《合肥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成功舉辦無腳本、全實戰的輻射事故應急演練,獲得了環保部及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開展放射源安全保障專項執法行動,收貯廢舊放射源20枚。全市環境安全保持穩定,沒有發生突發環境事件。
今年全面推行垃圾分類處理試點
對于今年的重點工作,丁志松介紹將建立受污染場地修復項目庫,擴大治理修復試點范圍。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試點,開展固廢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專項整治行動。
同時,合肥還將做好《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合肥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的修訂工作,加大環保執法的覆蓋面和頻次。做好對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等系列專項行動,對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查處。
此外,探索開展生態保護補償,制定市域大氣、水等生態補償方案。研究制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積極爭取設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分級去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
原標題:合肥: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