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翻拍是致敬,致敬有兩個原因,原版偉大和拿來主義。黑澤明偉大,不僅他有開創性的七武士和羅生門結構,不僅因為他致敬了偉大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傳統,還因為他在1952年帶著志春喬拍了《生之欲》。整整80年過去了,英國人把故事背景搬到了倫敦,因為最扎實的核心故事依舊沒有過時,即便ChatGPT插件已經讓眾多精英唏噓AI狂奔的腳步,但是比爾·奈伊和志春喬一樣,說著黑澤明導演在《生之欲》里半程戲謔半程嚴肅總體扎心的故事,并且發出一個靈魂拷問:你因何覺得自己仿佛死了?
這兩年的翻拍特別多,讓人想起來小時候語文老師教育大家寫作文的秘訣之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想不費腦子掙點快錢的不說,除了技術水平《西線無戰事》并沒有精神層面的進步,阿米爾汗居然動了《阿甘正傳》的歪腦筋看起來更像整蠱,不可思議的是湯姆·漢克斯這個級別的演員,居然接下了《生無可戀的奧托》,以近乎復刻的形式演繹了《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一度情懷滿滿野心勃勃的馮小剛,接下了《忠犬八公》——一部日版和美版都非常成功的作品,尤其是美版,絕對是李察·基爾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旧?,我同意日版強調人與動物交互性的愛,而美版的傷感氣氛營造更為出色。文無第一,沒必要分出個勝負,但是沒有爭議的一點是:正是因為八公沒有一句臺詞,八公才可以讓你抽完最后一張面巾紙。
巧言令色,嫌疑人。
鮮矣仁。諧音梗。買個版權翻拍個經典,聽起來確實是最省事的掙錢方法,這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容易上手打出名頭,即便像張藝謀這個級別的導演,也會致敬科恩兄弟翻拍一部《三槍拍案驚奇》,顏色鮮艷花里胡哨,然而他竟然忘了科恩兄弟最牛的招牌是兩個字:黑色。面對黑色,濃墨重彩就顯得特別不合時宜。在張藝謀導演的作品序列里,《三槍拍案驚奇》成了一個填不上的大坑,甚至可以說是,導演生涯的污點。
馮小剛是一個在商業上可以和張藝謀媲美,而內在追求上又渴望和“第五代”看齊的人,譬如面對帶著枷鎖但舞得深情的《集結號》,面對笨拙但是絕對誠懇的《一九四二》,面對美好記憶的刻骨疼痛的《芳華》,你不能潦草地把他劃到“賀歲片導演”的行列。曾經努力往上爬的美工馮小剛,是有一個轉折點的,粗略地說,是他重新喊來王朔意興闌珊地鼓搗出了一部食之無味的《非誠勿擾2》,他讓孫紅雷說了大段的人生告別,也是和《甲方乙方》為代表的一個馮氏喜劇的告別。
那部戲沒什么可說的,包括刻意煽情的人生告別會。但是你可曾記得那么一個場景,北海道起伏的路面上,鄔桑坐在車里,悲從中來止不住淚流滿面。鄔桑,就是電影里的馮小剛。即便到了《忠犬八公》,馮小剛應該也是看到了這部電影里的堅持、消失、忠誠、無奈和永不消逝的相信。和日版、美版比,中國版《忠犬八公》確實更寫實,再度融入中年人的生命困境,并把水庫移民風景消逝作為更大的背景。我覺得,起碼,馮小剛演得很真誠,比純粹惡搞的斧頭幫幫主,比用力過猛的老炮兒,都真誠。
在喜劇風格上,馮小剛是王朔的晚輩,繼承不繼承不好說,但王朔身上一定有什么東西,是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的馮小剛先天不具備,而他又十分認可的。這些年常常被人信的王朔的話,已經不是《動物兇猛》里那段炫目的夏日和記憶的偏差,而是一段有點純真的蒼老的話:我曾經以為日子是過不完的,未來是完全不一樣的,現在我就待在自己的未來,我沒有發現自己有什么真正的變化,我的夢想還像小時候一樣遙遠,唯一不同的是,我已經不打算實現它了。
所以《忠犬八公》,也是過去的馮小剛和未來的馮小剛相遇了。至于馮小剛還有沒有其它的夢想,他還打算不打算去實現它。不好說。從這個意義上說,馮小剛和湯姆·漢克斯,起碼不是在蹭流量和熱度,他們一定是認可了歐維和八公身上的點,并決意踩實它,并試圖消耗它,以對抗人生無可避免的熵增。當我這么想問題的時候,確實也證明,我老了。會被確定的失去,和這種深深的無力感感動。
蔣楠楠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