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跟吊詭的事實:雖然知道《蜘蛛俠:英雄無歸》只要首映禮過后,就再也瞞不住三代蜘蛛俠同框的秘密,但片方還是竭力隱瞞了很久;《侏羅紀世界3》剛好相反,明知道沒幾個人關心從29年前第一部《侏羅紀公園》就沒被恐龍吃掉的那幫人,但還是上來就把新老恐龍伴隨者重聚當作話題。好像大家有進電影院,是為了看那幾張老臉,看他們插科打諢的談情說愛,而不是去看什么恐龍。
其實實話實說,雖然一直在熱吹《侏羅紀世界3》,但是誰都知道這大概率是一部套路電影,就像我剛記事的時候看的《恐龍特急克塞號》,一級二級三級準備之后,拗幾個造型來一句“克塞,前來拜訪”,或者戰神金剛最后“我來組成頭部”的口號完成“人骨拼圖”之后,拉扯出一把光芒神劍,再或者非凡的公主希瑞喊出“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這時候你就知道最后一集和片尾曲出來就要結束愉快的卡通時光了。
你還能怎么要求《侏羅紀世界3》呢,人家已經綴了一個3了,實際上它可以綴個6的,侏羅紀公園已經衍生到6部曲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年,中國蓬勃發展增加和瘋狂下沉開張的電影院的銀幕上都發生了什么,春節檔五一檔國慶檔?無聊的愛情?雷同的青春?缺少人的戰爭?見仁見智吧,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發生的——大銀幕見證了非電影黃金年代最后的大瘋狂——兩個大都是字面意思。金剛和各種怪獸動手包括恐龍,哥斯拉和各種怪獸動手包括長得像恐龍的怪獸,巨型機甲環繞太平洋延安和長得像哥斯拉一樣的怪獸動手,我都沒好意思提五部《變形金剛》,包括文迪塞爾和巨石強森——人還是太渺小了。
尷尬的是,這么多導演都開始擔心電影院未來的生存,這么多電影都開始流媒體同步上線,甚至只在流媒體上線,電影院是不是只能靠大銀幕大音響和大場面吸引人了。《侏羅紀世界3》其實有點隱喻著這種危機,佐證它的則是影響力日趨減弱劇版故事反而風生水起的超英電影。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不遺余力給你介紹片中出現的20幾種恐龍,好像這是一部BBC的科普紀錄片。你知道編劇多難嗎,除了讓山姆?尼爾、勞拉?鄧恩和杰夫?高布倫不斷嘮嘮叨叨,讓記憶不斷閃回,強行打撈深海記憶,實際上我唯一記得的那張杰夫?高布倫的臉,還是因為他當年演了大衛?柯南伯格的《變蠅人》;你知道編劇多難嗎,在一部恐龍電影里,他們搬來的救兵是蝗蟲;你知道編劇多難嗎,他們還要來點疑似政治諷刺,包括史蒂夫?喬布斯的接班人——好像他們不是斯皮爾伯格的接班人在吃上個世紀90年代的剩菜。
聲音辨識度特別高的金海心唱過一首歌,那是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侏羅紀公園”時代,歌里唱,“公園”就要拆去,別拆去記憶,何不用電影摘錄下你的日記,如果你不愛看片也沒關系,就讓霸王龍的叫聲把你的耳朵叫醒。
恐龍是主角,也是配角。因為攢局的金主爸爸,喊來了太多人類。片子又拉出了系列終章的旗號,換句話說:侏羅紀趕上了畢業季,岌岌可危。這是什么鬼,這莫名其妙的話能概括《侏羅紀世界3》,你看豆瓣6.4分,恐龍先生沒有藏著掖著很敞亮,但影迷過完春節就沒來過葷,上來一盤人+恐龍+蝗蟲的“地三鮮”,心理上就當了硬菜了。沒有好不好,只有爽不爽。一剎那的事。帶著Peace&Love的心態,去給侏羅紀踐行,現在去影院,有時候是有就行。講實話,我看著猙獰的恐龍都有點親切,其實恐龍張著吼了你,不要怕,拿出棉簽告訴它:核酸這邊,先生請先出示安康碼。
畢業證拿到了,但肯定不是優秀畢業生。(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