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寶寶》是2019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說的是一個剛要下肚的肉包子突然“人格化”了,然后這個媽一天天給包寶寶塞進各種餡兒,終于一個小籠包變成了大肉包,然后準備肉包子打狗,奔向自己的幸福人生。當媽的按捺不住了,她想留住兒子,沒辦法,終于還是把包子吃了。不是血盆大口,是很萌的那種表現。
然后主題出來了,大肉包子長得跟這位親媽的兒子一樣一樣的,親媽就是思念包子臉大兒子了,主題也就是那首《常回家看看》,哪怕和媽媽一塊包個包子做個飯。導演是皮克斯第一位華裔女導演石予之,蠻有才華的。而如今在豆瓣飆到8.2分的《青春變形記》仍然在說中國式的家庭關系,不同的只是包子臉兒子變成了一激動就會變成小熊貓的女兒李美琳。
故事很簡單,說實話,全球票房表現也很一般。但是說到好萊塢出品的東方故事,精神氣質方面拿捏比較到位的,肯定不是久遠的《花木蘭》,不是熱鬧的《功夫熊貓》,不是一種東方臉的《尚氣》,而是這部《青春變形記》。我覺得這片兒如果引進,還是蠻適合六一兒童節合家歡的。
祠堂和家族觀念,東方底色非常足,標準黑頭發的普通女孩李美琳,正在活成他媽想要的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李美琳也暗戀著超市收銀小哥,而且瘋狂迷戀著明明五個團員卻要叫作Four Town的偶像團體,很明顯李美琳她媽是控制欲很強的母親,用我們常聽見的概括就是:這家人非常傳統。包括那個存在感很差的爸爸。
而情緒失控就會出現的小熊貓,大約就是青春期住在每個少男少女心里的小獸,蠢蠢欲動的那種不想按部就班地被視為“危險”的存在。客觀說,作為一名中年男性觀眾,在觀影前半段感覺《青春變形記》甜度過高,一切都顯得過于萌了,從各種角色設定和故事走向,都非常可人。顯然作為一名男性觀眾,可能更加期待即將到來的第三季《愛,死亡和機器人》,并且暗地里希望新一季導演能夾帶點第一季里重口味的私貨。也就是說,你明顯能感覺到《青春變形記》是一位女導演拍出來的“偏女向”的溫柔動漫。
在皮克斯長片的眾多優秀同行者里,《青春變形記》非常優秀,但是又多少顯得有點保守,缺少“出色”的地方。我唯一感觸比較深的是,李美琳的媽,李美琳的媽的媽,以及李美琳的各種七大姑八大姨,居然都有召喚小熊貓的法寶,然后你知道故事最后在我心里落實到什么地方了——《你好,李煥英》,或者,你知道,沒有標準答案,也可以落腳到前陣子同樣很火的楊紫瓊主演的《瞬息全宇宙》,在一些議題設置上,殊途同歸。沒錯,就是兩代人之間的互相諒解,李美琳幫助李美琳的媽認識到,李美琳的媽沒能成為李美琳的媽的媽眼中的好女兒,李美琳的媽也接受了李美琳想要成為李美琳自己心中的李美琳。
嗯,楊紫瓊在《瞬息全宇宙》也更加形式絢爛地說了這么個事。
一家人歸根結底總還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像青春留不住一樣,兒女也同樣留不住,哪怕你把包寶寶一口吞進肚子里也不行,你做出一個包子來,就難免要讓他自己闖蕩江湖,接受肉包子打狗的各種可能,也許能常回家看看,也許就真的一去不回,也許常回家看看的肉包子,已經變成了魚籽蟹黃包,也許已經變成了一個燒麥。《青春變形記》說的就是:沒有完美的小孩,沒有完美的家長,因為這是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