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評價一個新生代演員的表演水準,往往會有一條鐵律,就是哭戲怎么樣。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在新生代演員中,以易祥千璽和張子楓為代表,各自在近期主演的電影里飆淚。你甚至可以說,《少年的你》里易烊千璽基本是一哭成名,哭出了方法論,哭出了節奏,哭出了感情,尤其是哭出了層次。然后同樣飆升中的張子楓,經過《我的姐姐》之后,再度在《中國醫生》中以可以慢放的一滴眼淚,繼續證明自己在新生代中佼佼者的存在。
某種程度上說,《中國醫生》是空降的《中國機長》,團隊基礎相似,并且都是巨星云集,包括劉偉強導演暴露的問題也有些雷同。看完這部承載了中國人集體記憶的電影,當然你首先不會意外,電影在主流價值電影集團中脫穎而出的票房表現。其實一般來說,回顧一個真實事件,需要隔開一定的時空距離,然后標識出“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這個距離可以沉淀和促成思考,以期獲取一個更好的表現方式和表達效果。但是這種中國速度也有它 天然的優勢,它可以輕易觸碰到中國觀眾情感的閘門。
所以我們看到的最多的資訊和留言是:看哭了。
連鐘南山也看哭了,在抖音里抹著眼淚。
電影確實太容易牽動大家的感情的,從張子楓哽咽著叫了一聲叔叔,那一滴眼淚開始,所有人開始在電影院里淚流成河。但是客觀說,這部電影的定海神針還是張涵予、朱亞文和袁泉,是那種不全靠著飆淚來撐住一場表演的柱石,勾勒出堅實的骨架,然后張子楓和易烊千璽們勾畫出更寬泛的眉眼。毫無疑問,張涵予的張院長和朱亞文的陶醫生在全片中的人物塑造和刻畫最為立體和豐滿,張涵予有踏實的誠懇,朱亞文在處理驕傲和挫敗的分寸感上也可圈可點。
客觀說,前半段電影的完成度非常高,但是到了后半段確實要仰賴各位演員的演技在線。當然作為一部特殊題材的電影,《中國醫生》和《中國機長》一樣在編劇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尤其是部分情節有脫線和煽情的嫌疑,但是作為這樣一部電影,這種記錄的程度應該說還是相當可以了。因為我們要知道,眼淚對于很多觀眾是一個結果,但是眼淚絕對不是這樣一部電影存在的目的。
它是共同的經歷和感受,是共同的見證和記錄。
應該說《中國醫生》比《中國機長》更難駕馭。
換個角度來說,哭到稀里嘩啦,也是一種成功。畢竟,眼淚是晶瑩的,是虛構的故事帶給你的切實感受。(蔣楠楠)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