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大門進出口的物業崗亭,最近已經不光催大家去免費打疫苗了,而是向小區群眾不斷提醒各種新的詐騙手段,謹防上當受騙,因為很多騙子煞費苦心,研究出了很多鋌而走險頗有機關的騙局。但是你可能想不到,中國影視劇里不僅有摳圖,還有復制粘貼,一個導演居然可以熟練掌握Ctrl+ C和Ctrl +V就可以書名Directed by 某某某。
電影工業流程,就這樣被簡化了。
作為一名喜劇演員,《港囧》確實證明包貝爾是一個瘋不過王寶強,文不過徐崢的半吊子喜劇演員,但是你擋不住一個半吊子喜劇演員可以變身半吊子導演,包貝爾拍過一部關于胖子的特工片,很爛。在這個過程中,包貝爾顯然看到了一些國產翻拍片的成功,而且也確實在《大人物》里親身演繹了劉亞仁的角色,甚至差點讓他自己也誤以為自己是演技派,是一個桀驁不馴的天才。
話說回來啊,韓國版《陽光姐妹淘》基本被定性為一部神作,實際上,作為一部電影,個人覺得它的完成度是不夠的。而且客觀講,這部爆米花電影里也在諷刺一些韓國流行文化,雖然也是不疼不癢的。電影嘛,有時候不能被賦予太多功能和責任,雖然可能說不上來,但是二十來年被各種韓流尤其是最近一些年韓國電影洗禮后,不能不承認韓國影視劇的一些劇作技巧確實爐火純青。
《陽光姐妹淘》確實很感人很催淚。
但是像寶貝兒這樣不請個靠譜編劇,把可能存在過審問題的內容去掉,然后連基本場景設置都不更改,直接就復制粘貼原劇本和場景,這種玩法是不是有點驚心動魄了。當某些中國演員變成導演時,會在一個安全的故事里加入大量懷舊歌曲,因為基本上非科班出身的演員拍電影,都是在拍青春片。《陽光姐妹淘》也一樣。
說中國版《陽光姐妹淘》不需要導演,其實并不是危言聳聽,基本上這部電影只需要一個錄音室,找一批女演員把原片的聲音重新配一遍國語版,所以重要的是錄音師。但是如果這樣拍電影的話,為什么不直接“復映”呢,把韓國版的《陽光姐妹淘》拿來,像《情書》和《天堂電影院》一樣復映呢?因為這樣最省力,而且規避很多本土化的風險。
我們知道,翻拍《誤殺》是因為題材敏感,所以去國外拍,其實翻拍《陽光姐妹淘》的風險小太多,到導演連好好攛掇一下劇本的耐心都沒有。單單這個心態,就讓人想到張紹剛吐槽包貝爾具有那種“取其精華變成糟粕”的能力。
其實電影沒那么爛,因為原本的故事基礎在那兒,但一個導演找來一幫顯然沒有什么演技追求的女明星,復制一部別人的口碑電影。你知道這叫什么,顯然這不叫拍電影,或者,我們可以說這是一場真人秀,一個綜藝。單單這個行為本身,也只能讓一部電影的起評分從及格開始吧。你能想象,老馬丁買了《無間道》的故事之后,讓馬特達蒙和迪卡普里奧在波士頓的天臺上在那兒演——我想做個好人。對不起,我是警察。
你看不到包貝爾想做一個好導演的努力,復制粘貼是某些國產電影導演的簡化版“工業流程”。有時候,你也會為參加了這部電影的女演員捏一把汗,他們真的不為自己的演藝生涯考慮嗎?殷桃,你可是公認的演技派啊。我想到,王寶強為《大鬧天竺》道過歉,我認為,狼來了,喊第三回就不管用了吧。(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