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勞動人民的時間金錢不當回事。
豆瓣4.4分?!蛾柟饨俜恕贰?span style="text-indent: 2em;">成為五一檔八大金剛整體口碑崩毀的墓志銘。
如果老虎不兇猛,不是個害了多條好漢性命的大蟲,如果老虎不深刻,不能讓你道出一句來不及好好道別,如果老虎不可愛,出現在一部紀錄片里,那你花錢請一只老虎或者做一只老虎出來,是為了什么?一個擅長奇情故事的文藝女導演,難道對于商業片的理解就是更生猛和更多特效?
在日本推理小說界,伊坂幸太郎是不是一位被過譽的作家依然可以讓人爭得面紅耳赤。雖然堪稱其代表作的《金色夢鄉》是一個讓你欲罷不能的故事,但終究只能說它是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汲取了刺殺肯尼迪和披頭士粉絲靈魂的故事。伊坂幸太郎的定位大約也就只能到這里,在我個人眼里,他的大體水準和不斷被催稿的抓狂期東野圭吾相似。
當然一個推理小說家未必總要追求深刻,會講有趣的故事,有講故事的天才也很重要。那么重要的問題來了,日本電影本土化是不是風險極高的一項工作:翻拍東野圭吾的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解憂雜貨店》,生硬刻板沒靈性,翻拍山田洋次的作品《家族之苦》的《麻煩家族》寡淡無味,翻拍《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純到尬,張藝興演過《求婚大作戰》連棒球都直接照搬過來,歐豪景甜毀過《熱血高?!?,《101次求婚》只有片名吻合度最高,當年黃渤和林志玲到上海電影節自己都覺得尷尬,最尷尬的是張涵予雖然搭配到了福山雅治,但《追捕》距離高倉健還差著100多個氣質硬漢……
掏心掏肺講一句,和日本有關的本土化影視作品,能想起來的就兩部。一個,今年春節檔的《人潮洶涌》算是本土化比較貼合,倒不是說中國也有澡堂子,而是人物關系理順了的同時,讓這些事件可以跳脫時空,即便在中國也有可信度;另一個,影象化夢枕貘的《妖貓傳》,這個出口轉內銷的大唐往事,起碼讓你能吟幾句李白查一下《長恨歌》。你可以說影迷不喜歡這個李白和楊貴妃的形象就像他們不能接受周星馳《西游降魔篇》里的妖猴,可能是觀念滯后問題。但《陽光劫匪》拍成這樣,實在說不過去吧。
李玉當年一部《紅顏》堪稱驚艷,雖然《觀音山》成就范冰冰有一定的獎項偶然,但那部號稱現實主義的《蘋果》確實暴露了這位文藝女導演的短板。而在《陽光劫匪》里,李玉全部的短板全程在線。伊坂幸太郎的原著顯然不適合本土化,即便硬要上馬,估計也得交給寧浩這樣的導演,而且還得大刀闊斧的改動故事,就像《瘋狂的外星人》,可是《瘋狂的外星人》難道不是寧浩比較low的作品之一嗎?
面對伊坂幸太郎的故事,李玉在編造一個商業童話的時候捉襟見肘。而且顯然由于某些不可言說的原因,電影在百合+奇幻的套路里泥足深陷,節奏尷尬到你在電影院里覺得這電影的放映速度都不太對勁,是不是掉幀或者摳圖導致了放映事故。這顯然是一部沒拍成功的喜劇,喜劇丟失節奏的尷尬就像110米欄第一個欄就打腿甚至打襠了,或者就像你心情低落的某一天,在一條主干道上錯過了第一個綠燈,然后你就沒有錯過每一個紅燈。
唯一的成功可能是,雖然馬麗經常演女漢子,好歹這次沒讓馬麗豪飲之后去打虎,不管是威虎山還是景陽岡,都沒去,可憐的宋佳,攢了多少年的好口碑,陪著同樣攢了多少年文藝范的李玉,一塊褪去了演技的面具。如果說這部電影還殘存點什么可能性,也許就是馬麗和宋佳,其實還有點CP感,是潛在的中國版卡羅爾候選人。硬煽情加太嘴炮,其實一點不好笑。一部喜劇片,整場下來沒有一次集體大笑,這個確實有點搞笑。回頭想想,也就明白為什么電影一直在跳檔,雖然這么說很不好,好在說的不是陳凱歌的電影——同樣在一直跳檔的《古董局中局》,這是《陽光劫匪》就給我們最后的遺產。
老虎可能很假。
這個應該不假。
(蔣楠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