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聯動 化解糾紛在訴前
“真的太謝謝你們,我的加班費終于要回來了,感謝包河法院!”
7月3日上午,特邀調解員左慧瀟在望湖街道沁心湖社區內,成功訴前調解一起勞務合同案件。
2019年10月份,某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員工劉某受公司指派負責包河區某藝術中心的保潔工作。因藝術中心開館在即,劉某稱公司要其加班完成,可事后公司否認加班事實,并拒絕支付加班費,劉某一氣之下憤然辭職。隨后,劉某先后求助法律援助中心和相關部門,但均因未簽訂勞動合同,證據不足而交涉未果。劉某絕望之下來到包河法院起訴,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員了解案情后,建議劉某申請訴前調解,同時考慮到案涉合同履行地為沁心湖社區,為其推薦了在沁心湖社居委工作的法院特邀調解員左慧瀟。
劉某立案后憂心仲仲地離開法院,讓她意想不到的是,短短2個小時,調解員左慧瀟便主動聯系了她,并告知她去銀行補打一份去年10月份她在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工作時的工資對賬單。原來,左慧瀟短信接收到法院指派調解后,便立即通過調解平臺查看了案件信息和證據材料,簡單梳理后通知原告補充相關的材料,以備調解之用。
7月3日上午,特邀調解員左慧瀟和社區工作人員王莉萍在沁心湖社區展開調解,通過雙方的陳述,聚焦矛盾最大爭議點,對是否加班存在分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爭吵不休,面對一時難以解決的矛盾,調解員左慧瀟現場電話求證了藝術中心物管單位,物管單位環境主管證明,劉某2019年10月1日到17日確實存在每天加班一個小時,并提供了打卡記錄。
此時,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代表不再堅持,當即表示,愿意支付拖欠的加班費。對于加班費的具體數額,雙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現場轉賬支付加班費,雙方握手言和。
據了解,為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今年6月包河法院在面向公開選任特邀調解員時優先招選社區工作者,充分發揮社區工作者了解基層矛盾、善于做群眾工作的優勢,讓調解員在法院輪值駐點,接受對接法官一對一的指導調解,定期參加法院組織的專業化、系統化的訴前調解培訓,通過法院與社區的聯動,建立雙向訴調對接機制,將司法服務延伸到基層組織的最前端,實實在在為轄區居民解決關鍵小事,力爭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據悉,自2020年6月12日特邀調解員任職至今,已通過訴前調解成功化解糾紛7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