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3月1日,“新安幫幫團”記者接到今日頭條用戶昌先生求助稱,想幫母親李玉碧尋找失聯多年的姐姐李中碧。昌先生介紹,40多年前,大姨跟隨丈夫從重慶去往安徽,通過書信與家里保持聯絡。2000年10月,家里收到大姨的最后一封信,此后雙方失去聯絡。這幾年,昌先生的母親一直在等待姐姐的音訊,但始終沒有進展。
尋找大姨,幫母親完成心愿
“當年家里條件比較艱苦,大姨跟著丈夫去了安徽生活?!?月2日,昌先生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講述,他的老家在重慶市墊江縣桂溪鎮,母親叫李玉碧,今年59歲,大姨叫李中碧,今年應該64歲,兩人是由外婆一手拉扯長大。
昌先生表示,在母親13歲時,大姨去了安徽。當時長途電話費用較高,大姨一直用書信與家里聯絡。“最后一次通信是2000年?!辈壬Q,此前通信的地址中,有廬江縣石山鄉三岔村。此后,家人嘗試寫信與大姨聯絡,沒有得到回復。
昌先生和家人猜測,李中碧更換了家庭住所。日復一日,家人對李中碧牽腸掛肚,他們嘗試撥打此前的一部固定電話,也沒聯系上?!拔夷赣H年齡越來越大,我就想幫她完成這個心愿。”昌先生告訴記者,外公外婆去世后,無法聯系到的大姨,也是母親心中不愿多說的心結?!拔覀儐柫撕芏嗳ミ^安徽的朋友,但都沒有具體的情況。”無奈之下,昌先生選擇向媒體求助。
昌先生母親58歲生日
三封回信,訴說親人思念
3月2日下午,記者電話聯系到昌先生的母親李玉碧。老人在電話中情緒激動,濃重的方言中,表達著對姐姐的思念。隨后,昌先生向記者提供了母親當年收到的3封回信,句句家常,都是對家人的關心。
“忙于農活無法回家,便郵寄了兩件棉襖,祝愿家人保重身體?!?983年收到的信,紙已經泛黃,折痕處也有裂痕。信中提到,李中碧的孩子剛出生不久,雖牽掛家人但無法回家。
1985年的回信中,李中碧提到她目前“不愁吃穿”,并希望“有機會能接家人來安徽生活。”
“樓房做了好幾年,哥哥剛訂婚,全家過得還好,我跟哥哥都在外面打工,想為家里多掙點錢?!?2000年的回信是李中碧的女兒寫的,信中提到李中碧的兒女已經平安長大,一家四口都很想念家里人,希望能往安徽郵寄一張照片。
少小離家,如今22年過去,親人遠隔千里,沒有音信。如果您認識李中碧或有相關線索,可以撥打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熱線0551-62639900,或在大皖報料欄目,新安晚報官方微信留言。讓我們一起為他們的團圓加油。
韋韜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受訪者供圖)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