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安徽是航運大省,在全國航運體系中有著重要地位。同時安徽也是連接長三角與中部的重要紐帶,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橫貫東西、連接南北、通江達海的干線航道網,與周邊省份的協同聯動更加緊密。
圍繞航運發展,如何加快省際區域協作,促進全社會物流成本降本增效,助力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依托內河、港口等發展,加速從經濟通道邁向“通道經濟”?
2025全國兩會期間,新安晚報、大河報、揚子晚報、齊魯晚報共同發起《開往春天的航船》皖豫魯蘇四省主流媒體大型聯動報道。
今天推出的是安徽篇。
核心提示
楊濤是河南金山化工集團物流運輸負責人,經常在周口和蕪湖間往返運貨,2023年8月,河南省周口港、淮濱港與安徽省阜陽港、合肥港、蕪湖港“五港聯動”,9條新航線開通,他更振奮了。“我們每個月跑70班船,運送14萬噸貨物,現在走江淮運河,比以前節省了370多公里,節約時間四五天,每年能節約物流成本1000多萬元。”
隨著江淮運河全面開通,隨著改變了原本單一通過淮河水運繞道京杭運河溝通長江的運輸路徑,兩省之間內河航運協同聯動發展更緊密了。
為充分利用引江濟淮工程通水通航的有利條件,安徽明確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建設目標,計劃到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化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水運總體發展水平邁入世界先進行列。
打通江淮運河這條“水上高速”后
有企業一年能節約物流成本1000萬元
2023年8月19日上午,江淮運河九條集裝箱航線開航儀式在合肥派河港舉行。
河南省周口港、淮濱港與安徽省阜陽港、合肥港、蕪湖港“五港聯動”,正式開通周口—合肥、周口—蕪湖、周口—合肥—蕪湖、淮濱—合肥、淮濱—蕪湖、淮濱—合肥—蕪湖、阜陽—合肥、阜陽—蕪湖、阜陽—合肥—蕪湖等9條集裝箱航線。
首航當日,一批運載礦石的集裝箱從派河港出發駛往河南信陽淮濱港,該批集裝箱將全部投入到長江下游—合肥—淮濱航線,主要用以礦石區間的“散改集”運輸。與此同時,裝載有周口港腹地的化工原料、糧食等船舶,駛往合肥、蕪湖等港口,其中糧食經合肥港發往國內沿海沿江地區。
江淮運河順利通航,標志著安徽省長江、淮河、江淮運河“兩橫一縱”主航道網正式聯通,改變了原本單一通過淮河水運繞道京杭運河溝通長江的運輸路徑,大大縮短兩省五市之間航運的時間和空間距離。
“以前我們運貨物到蕪湖,通過淮河走洪澤湖從京杭大運河進入長江,沿長江北上運往蕪湖港,全程800多公里,至少需要六七天時間。”河南金山化工集團物流運輸負責人楊濤告訴記者,他們的貨船經常在周口和蕪湖間往返,每個月跑70班船,運送14萬噸貨物,主要是化工原料純堿,“江淮運河的航道條件好,現在貨船走江淮運河,比以前節省了370多公里,節約時間四到五天,粗略計算每年能給企業節約物流成本1000多萬元。”
李卡是合肥一家新能源電源設備企業的物流負責人,公司生產的儲能設備五成以上銷往海外市場,“我們生產的儲能設備重達43噸,對物流運輸的挑戰很大。”他告訴記者,江淮運河航線開通后,他們的貨物直接從合肥港、派河港發出,一個儲能柜就能節省運費1900元,“降低了成本,解決了運輸的后顧之憂。”
合肥港一片繁忙的景象
航程更短,通閘更快,不少常年在淮河和長江間跑活的船運企業,將江淮運河親切地稱為新開辟的“水上高速路”。
全面打通長三角與中原經濟區水運大動脈
助力國貨出海
對更多省份而言,江淮運河通航的成效還在不斷釋放。
江淮運河的開通,改變了淮河中上游地區與長江中上游地區之間水運要繞道京杭運河的狀況,可縮短200公里至600公里航程。
比如:河南淮濱—安徽合肥航線,航程由原來的995公里縮短為現在的335公里,航行時間由原來的7天縮短為現在的3天;河南淮濱—安徽蕪湖航線,航程由原來的850公里縮短為現在的480公里,航行時間由原來的6天縮短為現在的4天,物流成本將節約200-300元/TEU,進一步提升皖豫蘇等地貨物的運輸時效,有效降低港口腹地企業的物流成本。
合肥港航拍
據安徽省交通運輸廳測算,江淮運河通航后,每年可節約腹地大宗貨物運費約60億元,每年可減少碳排放近180萬噸,降低沿線工業企業物流成本5%至10%。
這也為國貨出海打通了一條便捷的水上大通道。
安徽省港航集團有關負責人說,皖豫兩省近年來已開通多條集裝箱航線。江淮運河通航后,水運距離大幅縮減,成本優勢進一步凸顯,航運時效顯著提高,同時也能豐富兩省現有集裝箱航線體系,開辟的南北物流運輸新通道,將再次放大安徽沿江達海區位優勢,推動江淮流域水運發展,也將助力皖北振興、豫貨出海。
安徽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江淮運河通航后,全面打通了長三角與中原經濟區水運大動脈,對重構全國內核高等級航道網,助力安徽提升交通發展能級,打造長三角與中部地區聯動發展紐帶,推動“向海而興,借船出海”,實現更大力度開放具有重大意義。
江淮運河首條滾裝航線在派河港開通
安徽與河南、江蘇、浙江等地加強協同聯動
促進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連南接北、承東啟西,安徽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連接長三角與中部的重要紐帶。同時安徽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三大國家戰略疊加的唯一省份。
江淮運河是新中國建成的最大運河,也是與京杭大運河平行的第二條南北水運大動脈,助力安徽形成“雙通道達海、兩運河入江、河江海聯運”的水運新格局,顯著加強長三角與中原地區聯系,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為樞紐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跨省聯動協同也更密切了。
2024年11月,安徽港航集團與河南交投集團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推動沙潁河、沱澮河等跨省航道提級擴能,加強港口業務協同、構建干支聯動物流通道、推進大宗商品以貿促運興港等方面加強合作,旨在充分發揮各自區位和資源優勢,推進兩省淮河、長江流域上下游聯動協同發展,全面構建豫皖兩省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新格局,攜手暢通長三角和中原經濟區水運通道。
2024年12月18日至19日,2024年度皖蘇豫內河水運建設三省政協聯動協商座談會在安徽省阜陽市召開,會上提到從推進省際航道加快對接、加強省際港口協作發展和水運發展政策要素保障三方面開展協商合作,共同推進上下游協調聯動發展,共同推動“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中西部地區開辟一條低成本、高效率的中部便捷出海水運大通道,促進中西部和東部地區協調發展。
圍繞航運發展,安徽省還提出,協同滬蘇浙加快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通航能力大幅提升,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2024年9月發布的《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高質量打造江淮干線水運大通道的意見》中提出一系列主要任務,比如以江淮運河、長江、淮河“一縱兩橫”為骨干,加快建設橫貫東西、連接南北、通江達海的干線航道網。強化東西向水運大通道,形成長江干線、淮河干線安徽段通道橫向走廊;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運大通道,統籌推進長江、淮河水系間運河溝通工程,形成江淮干線通道縱向走廊。
在新發展格局中充分發揮水運大通道優勢,提升內聯外通的水運紐帶作用,加快水運高質量發展,打造內河水運強省,安徽正奮進。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文 蔡安安 /圖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