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0歲男童連續兩個月胸悶刺痛“扎心” ,然而內科檢查心臟和肺部卻沒什么問題。7月15日,記者了解到安徽省兒童醫院(復旦兒科安徽醫院)兒童心理科了解到,該科門診接診一名10歲男孩江江(化名)胸口不適已經兩個月。江江告訴心理科主任黃媛媛,這兩個月期間,他間斷性感覺胸痛,是銳器“扎心”的感覺,而這兩天更是胸悶刺痛明顯,有時甚至感覺站不穩,差點摔跤。
在更加詳細的溝通中,黃媛媛了解到江江脾氣比較犟,有時候想要一些東西,如果媽媽沒有滿足,就會有情緒。這時候媽媽就會批評他,花很長時間和孩子講道理,企圖說服孩子。近幾個月,江江脾氣更大,媽媽甚至會打罵他,兩天前江江跟媽媽要求買東西,媽媽沒有滿足他的要求就有點鬧情緒了,媽媽一直訓斥,抱怨他亂花錢。
接診過程中,江江媽媽反復表述“他做錯了,我要跟他講道理,我就不能順著他”。黃主任通過角色互換扮演的方式,讓江江做媽媽,媽媽成為江江,把平日里江江媽媽講的話表演了一遍,結束后,媽媽意識到自己說話太重,刀子嘴像利器一樣扎在孩子的心頭。咨詢結束后,孩子向黃主任反饋胸悶“扎心”的感受好一些了,家長也領悟了自己的教育模式存在問題,表示會改進自己的養育方式。
“胸悶心堵是一種常見的情緒軀體化反應,往往與個體的情緒壓抑有關。當個體面臨壓力、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時,為了避免情緒的過度表達或受到他人的評價,可能會選擇將這些情緒壓抑在內心深處。”黃媛媛表示,長期的情緒壓抑會導致身心失衡,最終通過胸悶心堵等軀體化癥狀表現出來。
黃媛媛建議,家長對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可以拒絕,但是拒絕后要允許孩子情緒得到疏解。當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家長應當首先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等待孩子情緒穩定之后父母可以積極和孩子探討情緒原因以及面對情緒的辦法等等。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徐琪琪 通訊員 胡淑文 陳思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