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蔬菜大棚有證了,相當于‘上戶口’了,就能用來抵押貸款啦!”安徽滁州天長市華云百合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云憑著全省首批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登記證,拿到了80萬元貸款。去年9月,天長市探索開展農業生產設施確權登記和抵押貸款試點,全省“首證首單”在這里發放。
“沒想到省里動作這么大,我們的呼吁這么快就成為現實了!”安徽省人大代表、合肥莓福園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田峰沒有想到,去年省兩會期間他提出的議案為全省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帶來了福音。
破解設施農業擴容難
近年來,隨著設施農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安徽全省設施農業面積已達千萬畝以上,形成了以設施草莓、蔬菜、葡萄等為特色的設施農業發展樣板,設施農業的綜合效益明顯提高,為鄉村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有些農業經營主體缺乏資金,尤其是缺乏投資建設農業生產設施后的發展流動資金,加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度較大,僅依靠信用貸款,農業經營主體可貸額度普遍在30萬元至100萬元,后期設施農業發展難以繼續上規模、提檔次。
去年年初召開的安徽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期間,田峰作為省人大代表提出《關于農業設施確權創新金融服務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發展的議案》,建議安徽試點開展農業設施確權頒證,并以農業設施作為抵押物進行抵押融資。
這一議案很快得到安徽省主要領導的關注和批示。中共安徽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牽頭,會同省農業農村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組建工作專班,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于去年9月下發《農業生產設施確權登記和抵押貸款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動農業生產設施產權抵押貸款落實落地。
《方案》明確,選擇農業生產設施基礎較好的縣(市、區)開展農業生產設施確權登記和抵押貸款試點,逐步擴大試點范圍,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推廣到全省。《方案》要求,建立農業生產設施產權確權和抵押貸款業務全流程工作體系,主要包括確權登記、貸款主體、貸款條件、價值評估、額度期限、貸款利率、抵押登記、登記管理、貸后管理以及抵押物處置等。同時,加大政策扶持,省級安排專項資金作為農業設施抵押貸款的貼息;強化保障措施,包括支持信息查詢、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提供數字化平臺助力、優化金融服務、給予考核評價加分激勵等。
多地主體相繼受益
按照《方案》要求,自去年9月起,在天長市、和縣、金寨縣、岳西縣、旌德縣開展農業生產設施確權登記和抵押貸款試點。今年9月將擴大到滁州市、馬鞍山市、六安市、安慶市、宣城市全域。2025年9月,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推廣到全省。
“從來沒想過農業設施也能抵押貸款,有了這筆錢,就能擴大育苗育種面積,今年的產值有望比往年增加2000萬元。”安徽新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夏新發說。今年4月,在和縣農業農村局、金融服務中心及和縣農商行工作人員幫助下,夏新發拿到了馬鞍山市首本農業生產設施所有權登記證,同時獲批馬鞍山市第一筆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200萬元。
今年4月,旌德農商銀行出臺了“農業設施貸”專項貸款產品,同時主動與縣農業農村局、水利局對接,與其共同實地走訪確權農戶經營場所,詳細了解農戶發展規模和發展前景。旌德縣星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立珍激動地表示:“真沒想到,現在用農業生產設施產權就能進行抵押了,200萬元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在試點縣,大棚、雞舍、豬舍、冷庫等農業設施都成為抵押物,更多農業經營主體真正享受到“有權可抵、有物可押、有資可用”的金融便利。
推廣落地仍需各方發力
記者了解到,山東、江蘇等多個省份開展農業設施抵押貸款較早,但推進速度較為緩慢。這樣一項有利于廣大農業經營主體的改革創新為什么進展難呢?常年研究農村金融的相關專家認為,多種因素導致農業設施抵押貸款推廣存在一定難度,比如抵押品處置渠道不暢等。同時,農業生產設施受自然條件、損耗折舊、市場波動等影響較大,抵押貸款業務存在一定風險。此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市縣分支行自主權少,如果一款押品沒有總行的準入授權,市縣支行無法開辦抵押貸款業務。
“一方面,我們向國家層面呼吁頂層設計,加大對農村金融創新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充分調研了其他各省農業生產設施確權登記和抵押貸實施情況現狀后,針對一些短板出臺相關的‘打補丁’政策。為了解決農業融資難讓更多主體受益,安徽未來將在政府兜底、銀保互助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用財政資金來建立風險資金池,以解決農業金融產品商業化運營存在的壁壘。同時,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下沉,正在不斷開發更多的農村金融產品,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多種類型的金融服務。期待這些不同類型的農村金融產品百花齊放,共同打通‘最后一公里’瓶頸。”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楊丹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