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中午,高考首門科目語文考試結束后,作文題目引起熱議。
從試題形式上看,今年高考語文作文題大部分都是對文章體裁不設限的。全國甲卷、新課標I卷、新課標II卷、天津卷等都是以“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為切入點,與以往一些作文題要求寫演講稿、讀書感悟等文體相比,今年試題的要求更加寬泛,只要和材料有關聯就可以談,也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度。
阜陽市一考生進入考場 戴文學/攝
從試題內容上來看,今年高考作文題注重關注人與自己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
全國甲卷作文試題中“坦誠交流才有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天津卷作文題關注“被定義”和“自定義”,都是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處理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關系。
安徽去年和今年的作文題具有一定延續性,去年作文題是“安靜一下不被打擾”,今年則是對人與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社會的思考。
安徽省新課標I卷作文題是對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思考,探究個人與日新月異變化的世界之間的關系,探究飛速發展的高科技、人工智能,是否解決了更多問題。新課標II卷,提出地球上生活的個體和月球的關系,也是一種個人與外界、人與自然相處的問題。
天津卷作文題則是怎么定義自我的問題,比較側重個人的內在成長,如何認識自己。
人與自己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用這三個維度可以涵蓋很多作文題。由此帶來的啟示是,在備考中要關注這三個維度的話題,而這些話題也與學生自身的成長過程密切相關。
安徽新課標II卷上的題說到月球背面、嫦娥4號等熱點新聞,說明出卷者非常關注當下熱點,熱到甚至正在發生。這也提醒了廣大考生,要胸懷天下,不能只讀圣賢書,不關注外界。要抓住新聞核心的內容——以往奔月是正面取樣,這是第一次到月球背面,像這種帶有標志性的新聞點就要抓住。
再一個啟示是,辯證思考非常重要??萍荚诎l展,但未來不是只能有一種方向,科技解決了很多問題是不爭的事實,但站在“人”的層面上,還有些問題需要縱深思考。
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不是讓我們一勞永逸了,而是讓人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探索目前智慧未能解決的問題。這一點,本身就帶有思辨性,思考接下來還可以做哪些問題,也是具有前瞻性、思辨性的。
通過這些高考作文題目,引導學生看問題不能單一化、絕對化、一刀切,在眼界和思維上也是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
高考作文題,再次提醒我們要重視思辨性。社會不斷發生變化,而思維的方式、思辨的態度是最重要的。教材課文雖然也體現了思辨性,但還需要老師再挖掘、再加工,才能更好滿足當下學子的需求。
融合社會與個人、科學與人文,高考作文題對一些關鍵性、本原性問題的追問,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個性寫作。這些都提醒學生要時時補充時事熱點,通過收看新聞聯播、讀書讀報、舉行“時政評論”主題課等形式,多參與、勤思考、善思辨。要知道,語文成績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課堂之外的蓄積。(據安徽時評,黃艷艷 陳婉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