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這一生,一定要來歙縣看一次魚燈

這一生,一定要來歙縣看一次魚燈。在永遠會包容游子的故鄉里,只追逐一盞燈的明滅。千年禮儀傳承的古徽州首府,以最大的熱情,邀請您——親愛的游客,來古城、古村,追逐一場魚燈與煙花共絢爛的璀璨光芒。

尋——古村深處,點燈。

歙縣有兩盞魚燈:一盞在汪滿田;一盞在瞻淇,一東一南,遙遙相對間,相逢有了宿命的意味。以竹片為絡,以綿紙遍糊,以手工繪色,材質考究、工序繁瑣。鯉魚頭書王字,既象征魚中之王,又代表“汪”之主姓。因同起源于以水克火、祈福消災的初衷,魚身繪祥云、如意與火焰。細究之下,兩盞魚燈大有徑庭。

汪滿田魚燈形制精巧逼真,魚鱗有黑、青、紅三色,魚脊背鰭高聳,魚嘴微翹,眼黑大而明亮。魚身長4-5米,身高近3米,內燃蠟燭百余支,需數十人抬游,嬉魚自正月十三起,日日有不同的路線與說法,至正月十六再以當年的“魚皮”祭拜“魚神”。瞻淇魚燈肥壯艷麗,大魚分紅、青兩色,初二至十五舞紅魚,寓意喜慶祥和,紅紅火火,十六至十八舞綠魚,代表春回大地,風調雨順。金色眼球鼓起,方嘴闊唇,唇下飾蓮花,唇上兩根翹八字魚須,魚腹勾勒水浪,以翻飛打滾為主要表演姿態。

不同的魚燈,相似的情思。大約是順應了中式美學的潮流,又或許是承載了游子歸鄉的期許,亦或是寄托了家興人旺的希冀。歙縣的兩盞魚燈火了。

施亞磊/攝

守——布射河畔,看燈。

來自上海的游客楊晉哲說,自己是受《原神》新春短片吸引而來。滬漂11年,「游子千里,燈燃家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2023年楊晉哲跟完了嬉魚全程。正月十六他隨村民上山,魚、人在山頂一字排開,煙火聲聲里,他俯瞰腳下的古村,“想家了,有種想流淚的感覺”。

如今,在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臺檢索“汪滿田魚燈”,近八成的文案以“年味”“回家”為關鍵詞。是魚燈,亦是心燈。與多數民俗表演不同,汪滿田的魚燈完全是民間自發性的活動。村內共有2400余多人,流動人口近1000人,每逢年關,不遠千里,燈亮了,漂泊的人自會回家。“有行動能力的都會加入進來。”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汪軍華介紹。

汪滿田遵循祖制,以宗祠為單位,共6個魚會。各魚會每年產生一名15至28歲左右的青少年為“魚頭”,負責資金籌集,材料采購,魚燈扎制事宜。小“魚頭”中再選出總“魚頭”,集體的智慧在此萌芽。先人的想法很簡單。但正因如此,當多數民俗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汪滿田魚燈卻依舊澎湃著灼灼生機。

汪軍華的兒子汪文泉是00后,已擔任過三任“魚頭”。“表達不出來,只知道過年就要回來玩魚”為什么汪滿田人如此鐘愛嬉魚,汪文泉也沒有答案。而村里的老人汪蘇海認為“魚燈不能不嬉,如果哪一年沒有嬉魚燈,那年村里就會有災禍發生”。對于跨度極大的兩代人來說,嬉魚是保護族人的努力,是自然而然的信念。

守護、永駐、然后源遠流長。2010年紀錄片《不嬉不行》撩開了汪滿田神秘的面紗,而后魚燈以多種形式陸續出現在《詩詞大會》《原神》《江南百景圖》等節目和游戲中,汪滿田熱度居高不下。據統計,2023年,近2萬名游客涌入村內,村民們制作的600余條小魚燈被搶購一空,銷售額達24萬元。

施亞磊/攝

傳——敦睦堂里,做燈。

74歲的汪觀海綁扎骨架,34歲的汪卓葷白描定位,返鄉大學生鄭懿袁和汪璐悅繪畫填色,當天像她們這樣的年輕人共有5人,年齡最小的15歲,均是自發而來。大魚從老中青三代人的手中逐一游過,仍保有熱愛的余溫。據汪觀海介紹,年前他們需要完成十余條大魚的制作,以滿足春節燈會、外出商演和預購訂單的需求。

汪卓葷從7歲開始做魚。在村里他手藝好、經驗足、效率高。“對我來說,魚燈絕不只是一項手藝,而是一種感情。”結束祠堂的工作,他還要回家趕制福建的訂單,“100條小魚和1條6米的大魚,時間緊,父母和兒子都在幫著做。”汪卓葷的兒子今年7歲,和他當年一樣,也開始學著做魚燈。

據悉,瞻淇村轄6個村民組,共有735戶2380人,農閑時家家戶戶都會趕制魚燈售賣。四成左右的村民專職從事魚燈制作。

祠堂轉左出,西行50米,是汪近午的祖宅。這里如今被他布置成一處小小的“展廳”,處處陳設著由他親手制作的大小魚燈,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觀詢價。汪近午生于20世紀50年代,“我從小就喜歡魚燈,長大就學著自己做。”15歲開始做燈,算來已有50余年。2024年1月,汪近午入列瞻淇魚燈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唯一一位瞻淇魚燈市級傳承人。目前,瞻淇村共有市縣兩級非遺傳承人8人。

“魚燈最終要走出固定的地域和形態,走到人們身邊。”瞻淇村90后傳承人汪宇昉這樣理解。近兩年,他創辦個人公司“望魚坊”(音同其名),對瞻淇魚燈進行再創作,制作了魚燈冰箱貼、魚燈氣球等周邊產品。

延續、傳承、然后生生不息。目前,瞻淇村已形成一支 32人的嬉魚燈技藝專業隊伍,赴蘇州、杭州、溫州等地商演,每場可收入約3萬元。2023年通過售賣小魚燈及魚燈表演,瞻淇村集體經濟收入超40萬元。瞻淇人家徽菜館、瞻淇魚燈民宿日營業額過萬元。

吳永泉/攝

創——徽州古城,追燈。

“希望大家都來歙縣領略非遺魚燈的魅力。”近日,歙縣非遺館魚燈制作老師潘敏應邀踏上G7709次列車,向乘客展示歙縣魚燈。五年前,潘敏第一次觀看了嬉魚表演,因為喜歡,從此在推廣魚燈的路上一往無前,直播、學藝、再教學。2023年,歙縣非遺開館,潘敏成為魚燈制作老師,專職魚燈研學。

非遺文化如何擺脫“藏在深閨無人識”的隱秘色彩,歙縣始終在探索活態路徑。2023年初,“徽文化大地藝術季”活動啟動,4月,首屆魚燈文化節舉辦,錦小鯉IP、魚燈舞、魚服秀、魚燈制作技藝創新大賽和魚燈故事微視頻大賽等子活動,致力于提高市民游客的參與感。此后,魚燈成為歙縣的代表IP。徽州遞鋪、大魚神燈文創店從無到有,三十余款魚燈文創任君挑選,在路燈、廣告、演藝等多種載體中植入魚燈元素,抿一口魚趣咖啡,宿一晚魚味心居,行一程翩翩漁船,大魚徽州已有跡可循。

保護不是終極目的,利用才能生命長青。汪滿田研發玻璃化小夜燈、魚燈帆布包、魚燈小鏡子等文創產品,將村內建于70年代的大會堂翻修為“魚燈工坊”,建成后的工坊集文化交流、工藝展示、研學制作、業務洽談、休閑體驗為一體。瞻淇村與歙縣行知學校共建魚燈社團,與安醫大人文醫學學院共建非遺傳承基地,“美人魚”(即青梅,人文景觀和魚燈)整合農文旅資源,齊頭并進整體推進產業發展。

迎著漸沉的暮色登上陽和門,魚趣館·老爺咖啡偏安一隅,風里已有了春的味道,對歙縣的魚燈產業來說,亦如是。(顧雪菲)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返鄉大學生 熱愛做魚燈

春節臨近,千年古村落安徽歙縣瞻淇村,又開始制作魚燈了。在瞻淇的祠堂里,除了村民,還有多位返鄉大學生也在幫忙做魚燈。 鄭懿袁和汪璐悅在用顏料給魚燈上色,她們都是瞻淇的孩子,從小在魚燈的光影中熏陶成長,對...

新春走基層|徽州魚燈從古村“游”到了四面八方

當天,在歙縣千年古村落瞻淇的祠堂里,返鄉大學生鄭懿袁和汪璐悅一起,正在用顏料給一只魚燈上色,她們都是瞻淇的孩子,從小就在魚燈的光影中熏陶成長,對魚燈不僅熟悉,也有著不同于外地同齡人的一份喜歡與熱愛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山区| 怀化市| 忻州市| 广平县| 长岛县| 乐业县| 大化| 祁阳县| 宁陕县| 宁安市| 额济纳旗| 河南省| 荔浦县| 巫溪县| 五河县| 读书| 龙口市| 萝北县| 福贡县| 汉中市| 上栗县| 伊宁县| 玉林市| 宾川县| 额济纳旗| 石狮市| 花莲县| 迁安市| 阜宁县| 卢湾区| 东光县| 柞水县| 屯昌县| 天峨县| 岱山县| 略阳县| 许昌县| 扶绥县| 东辽县| 河源市| 板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