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始建于1913年的安徽省圖書館是安徽省重點文化工程,也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它與包河相伴,更相伴了無數江淮讀者的閱讀記憶。今年,恰逢安徽省圖書館建館110周年,由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欄目走進了這座浸潤書香的百年圖書館,來聽一聽安徽省圖書館原館長,今年86歲高齡的王寶圣聊聊圖書館背后的故事。
上任:新館擴建是當務之急
徽派:您是哪一年來到省圖的?
王寶圣:在來安徽省圖書館之前,我一直在省藝校從事音樂教學和領導工作。我記得很清楚,1992年12月,我被調到安徽省圖書館當館長,直到2001年退休。
徽派:還記得剛來省圖是什么情形嗎?
王寶圣:我剛來的時候,可以講是館舍很陳舊,設備很落后,自動化基本等于零,總的來說就是不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
徽派:您當館長這9年期間,您覺得做過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王寶圣:1994年4月到8月,文化部對全國22個省級圖書館和13個城市圖書館進行評估,省級館的評估結果是要排序,市級館是要定級。評估結果出來以后,安徽省圖書館在省級館中位列第二十位,很后很后。當時我感到很吃驚,我就把評估條例拿出來,對照著評估結果一條一條地看,到底存在著哪些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拎出來以后我就寫了一個報告,向廳黨組匯報這次評估的結果,其中特別強調了新館建設的問題,再不建設新館就跟這個時代的脫節太大了。文化廳黨組對此高度重視,同時我們也通過人大、政協以及輿論工具的廣泛傳播。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下,1998年10月18日,安徽省圖書館擴建工程開工典禮舉行了,新館建設終于落地了。所以我覺得,我這將近10年的圖書館工作歷程中,對我來講最有價值的就是適逢全國22個省級館評估,我借助這股東風把新館擴建工程搞起來了,這確實是我們圖書館人安身立命之本,物質基礎是不能沒有的,否則什么都搞不成。比如說,評估之前,我也不是不想搞活動,但是沒有場地怎么辦,讀者進來的話,我們沒有可以服務他們的地方。
王寶圣接受徽派訪談
建成:現代化建設的起步
徽派:新館建設屬于原址擴建,最終要達成一個什么樣的效果?
王寶圣:建成后,應成為具有計算機管理系統,聲像服務系統,縮微服務系統,常規服務和安全保障系統等配套服務系統功能齊全的大型現代化省級公共圖書館。擴建工程開工以后,我們館就是天天有變化。最早的時候,館舍面積就是一棟樓,12860平方米,就這一棟樓的地方,再一個后邊有個小收獲,12,860平方米,實際擴建23000平方米,加起來就是35000多平方米,比評估標準的省級館不少于25000平方米還多1萬多平方米,這個規模就算很大了。有這樣寬敞的空間,我們就可以安排各種活動了。新館是2002年正式開館的,當時我已經退休一年了,那個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我當時到現場去了,安徽省圖書館也邀請了全國其他兄弟省館的人來參加活動,可以說是非常熱鬧,也讓我非常感動。
徽派:那藏書也增加了不少吧?
王寶圣:為什么我提出來增加館舍面積,因為這是當務之急,這樣我們的很多業務活動就可以開展了。我來圖書館的時候,購書經費是一年50萬,從新館擴建工程開始就增加到了126萬,這樣我們的文獻收藏就能豐富起來。另外,還有30萬圖書保護專項專款。館藏文獻豐富,讀者就愿意來,因為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
徽派:您當時想開展一些什么樣的活動?
王寶圣:最想搞的首先就是開架閱覽。以前我們在學校圖書館借書,要拿借書證借書看。開架閱覽多好,讀者們在一個寬敞的大房間里面,書都在那擺著,可以隨便瀏覽,這多好,這多方便讀者,對不對?
徽派:您剛說的自動化零基礎,擴建后達到了什么目標?
王寶圣:對,為了迎接評估,省政府撥了50萬專款,讓我們添置東西。我們拿了40多萬購買一些設備,剩下的幾萬塊錢,我們用來粉飾圖書館的館貌,比如一些重要的電線需要更換。文化部的評估專家組進館的時候,我們有些設備還沒有拆箱,可以說是邊評估邊建設。就這樣,我們逐步建成了館內局域網,初步實現了采編、流通等業務環節的自動化管理,自動化管理可以說是安徽省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起步。后來我退休了,在后繼幾屆新館長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各個方面都變得越來越好。
徽派:那您覺得,省圖最大的不變是什么?
王寶圣:我覺得安徽省圖書館最大的不變,那就是全心全意地為讀者服務。藏書的目的是服務讀者,藏而不用不行,圖書館是一個精神文明建設的基地,這是不變的。
現在的安徽省圖書館
轉變:把圖書館當成家
徽派:對您個人來說,從藝校校長到圖書館館長這個身份的轉變過程中,有沒有挑戰?
王寶圣:我是1959年來到省藝校的,在學校的30多年時間,我是很熱愛教學的。我說我都50來歲了,應該是總結教學經驗,爭取把教學做得更好的時候。一開始確實是不太情愿的,也不太理解,我說我是沒教好書還是怎么了,因為到圖書館工作,對我來講確實是個新學科,對圖書館的全面知識是缺乏的,所以我當時跑到學校圖書館里面看了不少關于圖書館專業方面的書,進入角色也更快一些。進來以后,包括圖書館的老同事、老專家們給我的幫助也很大,因為我當時只有理論,沒有任何經驗。我覺得,既然來了,我就要把這份工作干好,也是在圖書館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圖書館的發展才會越來越好。
徽派:退休這么很長時間了,您現在還會經常到館里來看一看嗎?對于圖書館現在的樣子您有什么樣的評價?
王寶圣:退休了以后,2005年我就生病了,不然還能彈彈琴寫寫曲子。今年年初的時候,我又不小心摔了一跤,所以腿腳不是太好。由于身體的原因,我回到圖書館的機會比較少,基本上就在家里養病。所以今天我一進圖書館的大門我就感概,這里我太熟悉了,我對圖書館還是很有感情的,當年可以說是一心一意撲到圖書館工作上,完全是把圖書館當家了。
王寶圣
展望:希望更多的人走進圖書館
徽派:您是一個愛書的人嗎?您覺得書籍對人類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王寶圣:我自己藏了不少書,那都是專業書,音樂方面的、詩論,還有一些技術類的,我是很喜歡書的。高爾基講,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是一點不假,那不看書,不學東西還得了,你還能進步嗎?
徽派:現在科技發展很快,很多年輕人,尤其學生,他們經常習慣捧著手機、平板看書、看視頻,您覺得電子產品能替代紙質書籍嗎?
王寶圣: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文獻的載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我認為,大家不能光看電子產品,紙質書籍還是需要的,是不能被代替的。應該多培養大家熱愛紙質書籍的習慣,不管男女老少、大人小孩,讓更多的人來到圖書館進行閱讀。因為圖書館有專門的閱覽室和研究室,既有閱讀的氛圍,也有比較詳盡齊全的書籍文獻資料,方便讀者隨時查閱和進行研究。個人的藏書畢竟有限,自己家里能藏多少書對不對,圖書館還是有它的好處的。
徽派:您理想中的圖書館是什么樣子的?
王寶圣:隨著高新科技的進步,圖書館如今的發展可以說是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那種初級管理的概念。我覺得就目前來講,像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那樣,藏書豐富,又比較開放的,又有很多現代科技設備加持的,就是很好的圖書館了。
大皖新聞記者 李燕然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