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2月28日,“圖·語——明清徽派版畫精品展”將在安徽博物院老館東二樓開展。
中國是木刻版畫的發源地。版畫是集繪、刻、印于一體的圖像藝術,我國古代版畫多以書籍插圖形式出現,隨著雕版印刷的發展而成長。明清是版畫發展的高峰期,明末清初尤為鼎盛,舉凡宗譜、地志、經史、考古、戲曲、小說、畫譜等,無書不圖,形成了雅俗共賞的社會風貌。
石守信報功圖 明
《坐隱先生訂棋譜》 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刻本
徽派版畫是興起于徽州的著名版畫流派,成長于宋元,明萬歷至崇禎年間達到極盛,風格由早期的粗獷質樸,發展為細密纖巧,畫面清晰明快、疏密有致,形成精工秀麗、典雅靜穆的新風格。作為古代版畫最高成就的代表,徽派版畫集豐富多彩的形象、精工細致的圖案于一體,重視畫面內在精神面貌和人物性格刻畫,使版畫工藝技法與精神高度達到巔峰。名畫家、徽派刻工和出版商的通力合作,使得“繪必求其細,工必求其精”成為這一時期插圖藝術的主流。饾版、拱花等版畫印制技藝的創新運用,對世界版畫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
《太平山水圖》 清順治五年(1648)懷古堂刻本
丁云鵬繪《程氏墨苑》墨稿 明
據介紹,“圖·語——明清徽派版畫精品展”精選明清時期徽派版畫代表作,有徽州宗祠的巨幅版畫,戲曲小說人物故事插畫,方志、宗譜中的山水村落,制墨名家精心編印的墨譜,畫家傳授繪畫技法的畫譜,文人雅士所用箋紙的圖案,以及民間酒牌、武術圖譜等。通過對這些徽派版畫精品的展示,讓觀眾走進古代版畫的世界,了解版畫歷史和獨特制作技藝,近距離感受徽派版畫的藝術魅力。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