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1月29日,大皖新聞記者從淮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了解到,根據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11月發布的全國城市信用監測排名,淮南市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排名第2位,在全省16個市中排名第1位。
淮南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偉在發布會上介紹,該委創新數據歸集模式,構建了基于1個信用平臺、融合連接N個行業信息系統、承載X個應用和服務場景的“1+N+X”信用信息歸集管理模式,建立了信用信息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體系。對信息化建設較好的市直部門支持庫表對接,對公積金、社保、三農等特定信息不見面入庫獲取。截至10月底,已歸集信用信息253.9萬條,其中“雙公示”信息12.5萬條,信用承諾信息11萬條,納稅、社保、公積金、水電氣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信息超229萬條。
在創建信用體系工作中,主要以“惠民便企”為抓手,搭建了“信易貸”平臺,創新開發移動便捷授權、優企推薦、風險預警等功能,為金融機構貸前準入篩選、貸中審批決策、貸后風險預警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幫助受銀企信息不對稱等因素制約的中小微企業解決“不敢貸、不愿貸、不能貸”的問題。平臺縱向聯通省級節點,橫向聯通金融機構,與銀行聯合,基于金農信e貸、金農企e貸等產品開展聯合建模,實現全流程線上無感放款。截至目前,入駐金融機構22家,發布金融產品102款,注冊中小微企業14.8萬家,成功授信4776筆,授信總額超372億元。
今年以來,共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80起,涉及金額約1889萬元;限時動態辦結國務院欠薪投訴平臺案件線索1337件。規范開展“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專項治理行動,整改率100%。以“暖企”為方向,牽頭排查問題根源,按照分類處置的原則,制定一企一策、多企一策治理方案;以“助企”為牽引,對注銷、遷出、失聯、破產等失信行為主體,直接納入退出清單管理;以“惠企”為基礎,對已符合最短公示期且糾正失信行為的,及時引導失信主體開展信用修復;以“安企”為支撐,在政務服務、政府采購、資金扶持等領域,依法落實聯合懲戒措施,重塑企業信用觀。截止目前,淮南市現有嚴重失信企業數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1%。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