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23年6月6日,在合肥舉辦的“攜手高質量一體化 奮進中國式現代化”第五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簽約了一批重大合作事項,發布了一批重要成果。
其中,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揭牌,長三角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遠程虛擬窗口上線發布,長三角區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建設成果發布。
簽約的重大事項有9項,分別為:加強合肥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作共建協議與長三角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動發展合作備忘錄,細化落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備忘錄》共商事項,長三角區域能源安全互濟互助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共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協議,推進長三角財政電子票據共享應用發展框架合作協議,推進長三角區域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工作合作備忘錄,長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滿意消費長三角”提升行動合作備忘錄,滬—新(新加坡)國際貿易便利化措施長三角共享合作協議。
發布(揭牌)事項
一、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揭牌
為吸引和鼓勵更多社會主體參與和推動數字長三角建設,滬蘇浙皖長三角聯席辦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寧波、嘉興、湖州、南京、蘇州、合肥、蕪湖等10個市(區)人民政府共同倡議發起組建“數字長三角共建聯盟”,聯盟成員主要包括長三角地區數字領域代表性企業、研究智庫等。
二、長三角政務服務跨省通辦遠程虛擬窗口上線發布
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探索長三角地區內遠程導辦服務,運用音視頻通話、屏幕共享、外設遠程操作等技術,打造遠程互動引導式政務服務,實現企業和群眾在常住地就近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即可獲得與戶籍地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同質服務。
三、長三角區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建設成果發布
長三角區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線路總里程約2860公里,形成了以合肥、上海為核心節點,鏈接南京、杭州、無錫、金華、蕪湖等城市的環網,在全球率先實現數千公里級星地一體量子骨干網環網保護,采用自主研發的量子業務運營支撐系統及衛星調度系統,為星地一體量子保密通信網絡提供全方位保障。
簽約事項
一、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作共建協議和長三角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聯動發展合作備忘錄
進一步提升上海張江、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作共建水平,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協同推進大科學基礎設施集群開放共享,加強科技創新一體化協同發展,引領帶動長三角區域深入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
二、細化落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備忘錄》共商事項
構建“1+4”干部人才交流平臺,即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教育、科技、人社、衛健等部門分工負責,圍繞我省主導產業、重大項目、重點學科等,分類型搭建交流平臺、分領域抓好組織實施,推動滬蘇浙皖在更高層次、更廣范圍、更寬領域開展干部人才交流合作。
三、長三角區域能源安全互濟互助合作框架協議
三省一市能源主管部門積極探索區域能源安全互濟互助合作可行的路徑和方法,圍繞協同爭取增加區外來電、加強重點時段省間電力互濟、推動區域油氣事項合作、推動區域抽水蓄能事項合作共贏、探索長三角煤炭交易儲配中心共建共享、推動建立區域能源數據共享機制6個方面,全面提升長三角區域能源安全互濟互助水平,持續增強區域能源互濟共保能力。
四、合作共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國家樞紐節點協議
圍繞長三角地區僅有的兩個國家級數據中心集群,優化算力布局,建設集群間高速數據傳輸網絡,積極承接長三角中心城市實時性算力需求,共同構建長三角地區算力資源“一體協同、輻射全域”的發展格局。
五、推進長三角財政電子票據共享應用發展框架合作協議
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支撐,通過制度體系共建共享、模式共創、基礎數據共用、監管結果互認等有效方式,加速推進長三角三省一市跨省財政電子票據應用場景建設,合力打造全國領先的共享應用示范案例。
六、推進長三角區域國土空間規劃協同工作合作備忘錄
一是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強化交通通道的空間對接落地;二是做好臨滬協作示范區一體化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三是合作推進上海域外農場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四是推動長三角空間規劃協同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七、長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框架協議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堅持政策引導、規范市場、多方參與、融合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資源優勢,開展廣泛而深入的文旅交流合作,促進文化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八、“滿意消費長三角”提升行動合作備忘錄
加強長三角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持續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創建,聯合建設放心消費電商平臺,推進“美麗鄉村放心消費”行動,完善消費維權領域信用體系,完善多元高效消費維權體系,建立消費輿情應對四地聯動機制。
九、滬—新國際貿易便利化措施長三角共享合作協議
依托“滬新理事會”相關合作成果,擴大上海與新加坡雙邊通關合作范圍,在長三角區域內形成長三角-新加坡通關服務機制及標準,探索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提供“一次申報、多邊通關”、“通關+物流”狀態跟蹤、航貿金融服務等方面合作,不斷提升長三角各類貿易主體數字化應用水平和跨境供應鏈整合能力。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余康生
編輯 蒙國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