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外甥欠了舅舅錢拖著不還,舅舅逮到機會要求外甥還款時,卻發現自己“珍藏”的“借條”竟變成了一張發黃的“白紙”,為此還報了警。大皖新聞記者5月8日從法官處了解到,這起比較棘手的經濟糾紛經過霍邱法院法官的詳細調查了解并通過實地調研,終于成功化解了這起“白條”案。
珍藏在箱底的借條變“白條”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霍邱居民、年近八旬的老楊(化名)多次向外甥小郎(化名)催收借款40000元,小郎一直避而不見。2023年清明節期間,小郎返家祭祖被老楊遇見,老楊沒有錯過此次催收借款的機會,緊追不放。不過,小郎要求查看借條,老楊回家找出珍藏在箱底的借條后發現,“借條”竟變成了一張發黃的“白條”。于是,雙方矛盾激化,報警處理未果后,老楊在霍邱縣法院長集法庭訴請小郎償還借款40000元。
據悉,長集法庭受理后,第一時間與小郎取得聯系,小郎卻聲稱借款是否清償已經記不清了,只要老楊拿出借條,其就會還款。鑒于此,承辦法官根據雙方陳述的案情,決定開展調查取證工作。
承辦法官實地細心調研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承辦法官第一時間來到派出所,調取了派出所的出警視頻記錄,詢問了兩名民警的出警情況。承辦法官仔細觀看出警視頻并將雙方陳述內容進行了記錄。承辦法官發現——民警出警時,小郎并未否認借老楊40000元,只是強調借錢時出具的借條不是這張“白條”,拿出借條就還錢。承辦法官由此確信老楊主張小郎借其40000元未還的事實具有高度的真實性。
承辦法官隨后來到老楊和小郎共同居住地村民委員會開展調查。經詢問得知:老楊與小郎早年親似父子,早在十年前,小郎剛在上海建筑工地承包工程時,老楊多次為小郎在村里籌措資金,目前小郎還欠另外三戶村民的借款也未還清,也是經老楊介紹將錢借給小郎的。五年前,小郎返家過年,老楊與這三戶村民一起向小郎催要借款,當時小郎償還了三位村民部分借款并換了借條,只有老楊的40000元,小郎說緩緩再還,村民們均認可小郎借老楊的40000元借款未還。
為了排除疑點,承辦法官又找到小郎的母親也就是老楊的妹妹調查情況。小郎的母親對老楊所述借款事實和金額沒有異議,只是說小郎沒錢還賬,責怪老楊不該報警、起訴。
鑒定機構還原“白條”真相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承辦法官原本計劃通過司法鑒定弄清楚“白條”是不是就是小郎出具給老楊的“借條”?為什么會變成“白條”?但考慮到節省訴訟開支和方便當事人訴訟,承辦法官再次攜帶“白條”前往六安一家司法鑒定所開展專業物證咨詢。該鑒定所負責文書鑒定工作的鑒定人員通過顯微鏡對該份‘白條’進行查驗,結果發現該份“白條”能夠比較完整的分辨出書寫印跡,可以確認印跡內容就是小郎于2015年3月15日向老楊借現金40000元。司法鑒定所出具了咨詢意見書。物證鑒定人員認為,該份“借條”之所以會變成“白條”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與書寫時的筆墨、存放的環境和時間有關。
隨后,承辦法官通過微信將調查取證材料發送給小郎,在證據面前,小郎不再狡辯,同意分期償還老楊借款40000元。承辦法官通過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讓小郎和老楊簽訂了調解協議,通過電子送達方式將民事調解書送達給小郎和老楊,“白條”案就此調解結案。
大皖新聞記者 竇祖軍 通訊員 王金本
編輯 徐海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