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五一小長假“逛吃逛吃”,怎么能光逛不吃?大皖新聞《假日雙城記》打卡歙縣之旅,也是一趟美食之旅。盤點一下歙縣美食,臭鱖魚、毛豆腐、石頭粿,相信這三者是必不可少的。
遠近聞名的臭鱖魚,也叫“腌鮮鱖魚”,那是徽菜里的“當家菜”。是以鱖魚、生姜、紅辣椒為原料制作的一道菜品。聞起來臭,吃起來卻是很香很嫩。
《假日雙城記》打卡歙縣時,也來到當地飯店品嘗了臭鱖魚。其中,紅燒臭鱖魚和砂鍋臭鱖魚,是經典燒法,最受食客歡迎。
紅燒臭鱖魚上餐桌時,菜品鱖魚形態完整,呈鮮紅色,散發出純正、特殊的腌鮮香味。趁剛出鍋時,熱乎的品嘗一口,肉質細膩,口感滑嫩,醇香入味。愛吃的人,恐怕是感覺不到“臭”味的。
紅燒臭鱖魚。
走在歙縣,吃食者感覺有些“奇怪”,“鱖魚不臭不好吃,豆腐不長毛不好吃。”這里所提到的長毛豆腐,就是“毛豆腐”,也是歙縣當地著名菜品和街邊小吃。
上好的毛豆腐上一層濃密純凈的白毛,上面均勻分布有一些黑色顆粒,這是孢子,也是毛豆腐成熟的標志。用油煎后,佐以蔥、姜、糖、鹽及肉清湯、醬油等燴燒而成。上桌時以辣椒醬佐食,鮮醇爽口,芳香誘人,并且有開胃作用,為徽州地區特殊風味菜。
毛豆腐。(歙縣文旅體局供圖)
過去在街邊,常有食客圍坐在一口平底鍋邊,坐在路邊毛豆腐攤前,就開始大口朵頤,滿足當下味蕾。
如果想在歙縣尋找一味早餐,那石頭粿最合適不過了。石頭粿,是徽州傳統面食,受到當地居民和游客的喜愛。
粿是徽州地區當地人的俗稱,因為制作中用石頭壓住,所以稱為石頭粿。做石頭粿常用的餡料種類非常多,有豆黃、豆角、筍丁、粉絲青菜、梅干菜肉等等,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緊,推粿成圓餅,然后放在平鍋中烙,每個餅子上放置一塊石頭壓著,放石頭的目的是為了傳熱均勻,使餡心熟透,使內部油脂滲出,一直烙至熟透即成。
深渡包袱餃。(歙縣文旅體局供圖)
在歙縣,美食可遠不止這些。深渡包袱餃、問政山貢筍、新安關酒釀等等,都值得實地打卡品嘗哦。
大皖新聞首席記者 朱慶玲
編輯 張思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