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18日,記者從淮南市愛鳥協會了解到,該市蔡城塘、鴛鴦湖成功申請為中國綠發會小天鵝保護地和中國綠發會鴛鴦保護地。
蔡城塘里的天鵝。
蔡城塘位于淮南市大通區孔店鄉,約5萬多畝水面,中段湖面開闊,相傳為戰國時期的水利工程,與楚國名相孫叔敖有關。近年來,隨著淮南市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蔡城塘的生態日趨改善,野生鳥類品種和數量逐年增加。
空中俯拍蔡城塘中的天鵝。
淮南市愛鳥協會會長陳斌介紹,2019年開始,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500多只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小天鵝和100多只白琵鷺,以及其它30多種候鳥及留鳥3000多只在此越冬棲息。美麗的蔡城塘現在已經成為淮南市鳥類品種最豐富的候鳥天堂,也是安徽省內著名的觀鳥圣地。
每年冬季都會有大量天鵝到蔡城塘越冬。
蔡城塘湖面開闊,東深西淺,水中魚蝦及蓮藕、蘆葦等水生動植物品種豐富。周邊有農田耕種和魚塘、藕塘種植,給天鵝和其它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鴛鴦湖里來越冬的鴛鴦。
鴛鴦湖位于淮南市大通區園藝路東側的采煤沉陷區,是該市非常典型的由于采煤導致地表沉陷而形成的人工濕地生態系統。淮南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將采煤沉陷區逐步打造為“城市綠肺”,昔日采煤沉陷區吸引了許多鴛鴦來越冬,當地人將此處稱為鴛鴦湖。
淮南采煤沉陷區變成了美麗的鴛鴦湖。
鴛鴦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全球數量在20000只左右。陳斌等愛鳥人士觀察,從2018年開始,每年9月底至次年4月,都有近300只鴛鴦在鴛鴦湖越冬,也是華東地區非常罕見的較大數量的越冬種群。鴛鴦湖邊的舜耕山脈成片的麻櫟樹結下的麻櫟果,給鴛鴦提供了豐富的越冬食物。
為了更好地保護天鵝、鴛鴦等候鳥在蔡城塘、鴛鴦湖越冬棲息,減少對候鳥棲息地的人為影響,淮南市愛鳥協會特提出申報“綠會保護地”。
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中國綠發會全稱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成立于1985年,是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性公益公募基金會。
“綠會保護地(CCAfa)”體系是由中國綠發會于2016年4月15日創新提出的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論證,2016年4月,中國綠發會正式啟動“綠會保護地(CCAfa)”體系建設。
“綠會保護地”作為中國綠發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每一個“綠會保護地”都蘊含著一批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故事”。“綠會保護地”凝聚了政府、科研機構、民間環保組織、一線志愿者等各層級力量,發動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是中國綠發會助力中央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徑。
此次,淮南鴛鴦湖和蔡城塘成功申報“綠發會保護地”為鴛鴦和天鵝的越冬棲息地提供了更大更有力的生態環境安全保護。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