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向東奔流的長江,將沿線諸多城市串珠連線。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容小覷。開放、共融,賦予了長江經濟帶發展蓬勃動力。安徽沿江近海,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八百里皖江沿線城市正以長江(安徽)經濟帶建設為契機,積極融入國家戰略,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減少審批流程,讓開放落到實處
設立“無差別受理”綜合窗口,將“多窗受理”變為“一窗受理”。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這一舉措,成為園區企業的惠利。
安徽自貿試驗區蕪湖片區管委會主任何紅旗介紹,2021年12月,蕪湖片區在安徽省各自貿片區中率先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探索“一顆印章管審批”,將省、市、區三級共382項事項全部劃轉至行政審批局,涉及26個省級部門和20個市區級部門的審批事項,全部集中到一顆印章,實現“一個主體對外、一顆印章審批、一個平臺服務”。
這樣的探索,讓入住企業減少了很多麻煩。2021年,安徽富春紡織有限公司向蕪湖片區管委會提交申請,3日內就取得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 “這比之前的流程至少要節約1個月時間。不跑路、不見面、時效快,這是蕪湖片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給我們企業帶來的最大實惠。”2月14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富春紡紗項目負責人顧建東透露。
積極引入項目,推動高質量發展
兔年春節后,蕪湖市繁昌區緊鑼密鼓召開了2023年項目建設攻堅暨“雙招雙引”出征動員會。 “今年截至目前,全區新簽約項目14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個、5億元以上項目1個、10億元以上項目1個。”2月15日,繁昌區投資促進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梁仁遠向記者介紹。
池州市敞開懷抱引進新項目的辦法是“走出去”和“請進來”。當地圍繞主導產業,依托池州商會聯盟大會、世界制造業大會、異地池州商會年會等活動平臺舉辦各類產業招商推介會,提升了池州知名度和產業影響力。邀請中建材集團、中電建集團、寶武集團、深圳市平板顯示協會、上海市安徽商會等重要考察團隊到池州考察,與重點企業、重要客商面對面洽談,成功引進中電建長九神山項目、中建材新材料項目暨港廊一體化工程項目、寶鎂年產30萬噸輕合金項目。
依托優勢產業,和長三角同頻共振
皖江經濟帶城市利用區位優勢,以地方優勢產業為龍頭,對接長三角,和先發地區同頻共振。
銅陵市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新興產業往核心環節走,打造“133”先進制造業集群,即國家級先進結構材料1個首位制造業集群,化工新材料、專用裝備、綠色建材3個特色優勢先進制造業集群,新一代半導體材料、高端元器件及電子材料、新能源3個具有優勢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集群,形成與長三角中心城市產業梯度互補、深度融合、多點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憑借著明顯的區位優勢,馬鞍山將對接南京作為主攻方向,并加快與滬蘇浙同頻共振,推動一大批跨區域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引進一大批滬蘇浙產業項目落地,在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與滬蘇浙結合、嵌入、銜接更加緊密,以“一體化”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路徑初步探索形成。
長江經濟帶不是一個個獨立單元,要樹立一盤棋思想。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為此,不管是沿海還是內陸,無論港口還是城市,只有把自身發展放到長江經濟帶的大局之中,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有機融合,才能真正形成整體合力。
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緊盯經濟發展新階段、科技發展新前沿,依托開放大平臺,堅持自主創新和高端承接相結合,正全面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市場鏈,在培育發展新動能,壯大競爭新優勢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大皖新聞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