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1月16日上午,來自沈陽的Z384次列車途經1300多公里,行駛了14個小時后,緩緩進入亳州站,而乘坐這輛火車的亳州市譙城區沙土鎮韓樓村聾啞人馬俊,回家之路卻走了30多年。
據好心人董女士講述,在失散多年后,馬俊終于確定找到自己的家鄉和親人,他激動地心情溢于言表,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休息了。火車上,近鄉情怯的馬俊更是表現得有些緊張。
回到家鄉
當馬俊走出車站后,多條橫幅、多束鮮花和數不盡的淚水,正表達著親朋好友對于馬俊的歡迎和思念。三哥、四哥和姨媽先后與馬俊擁抱,還有更多的晚輩親人、幼時發小、志愿者、愛心人士等,從四面八方前往車站迎接馬俊,或共話兒時記憶,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失散30多年后,馬俊再次見到親朋好友。
而同一時間的韓樓村,馬俊的二哥馬超常,已經早早為馬俊準備好了休息的房間和各種生活用品,和大家伙兒一起站在路邊焦急等待著,臉上始終帶著笑容。
臨近春節,亳州市各鄉鎮街道上的居民也比平時多了不少,處處充滿歡聲笑語和溫馨和諧的景象。載著馬俊的汽車緩緩地駛向韓樓村,當車子剛剛駛入村口,老馬家門口就已經鞭炮齊鳴、禮花齊放。下車后,馬俊向二哥比劃著手語,馬超常回應著他,倆人都有些激動。
相認后,馬俊在親朋友好的陪同下,走向距離二哥家不遠處的老宅。“這里有口井,以前三哥住這邊,奶奶住那里,我跟父母住這里。”站在老屋前,馬俊不由自主的濕了眼眶,他用手語向大家描述著自己的判斷,好心人董女士則在一旁幫忙翻譯。
濕了眼眶的馬俊在老宅前描述兒時的記憶。
雖然老宅的房屋早已破敗不堪,但是仍然喚起了馬俊的諸多記憶。特別是屋內的結構,馬俊說還是從前的樣子,馬俊的哥哥們則站在一旁不停地點頭。而后,兄弟四人背靠老宅拍下了一張十分珍貴的合影。緊接著,馬俊在哥哥們的指引下,來到奶奶、父母和大哥的墳前,先后做了祭拜。
馬俊(左1)和哥哥們合影。
雙喜臨門
“老家有他的親人,他會留在亳州,與他二哥一起生活。”1月16日下午,董女士的媽媽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母女和馬俊一起正在前往亳州市區,準備第二天參加馬俊三哥兒子的婚禮。
“這些年我們也在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中央媒體都求助過。他在遼寧那邊也是不斷尋家,我們可以說是雙向奔赴。”馬俊的三哥馬林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多虧了眾多好心人、志愿者和媒體記者的幫助,才有了他們兄弟失散多年后的重逢,不僅讓馬俊趕在了春節前回家,還讓他趕上了侄子的婚禮,真是雙喜臨門。
大皖新聞記者 殷志強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