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預制菜讓做飯變得更簡單方便。隨著春節臨近,越來越多的人將預制菜作為年夜飯“新寵”。那么,安徽的預制菜現狀如何?如何抓住這一產業“新風口”發力?今年兩會上,多名政協委員就推動安徽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建議。
盡快出臺“預制菜”規范標準
安徽省政協委員李紅專認為,我省優質農產品資源豐富,預制菜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今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鼓勵制售半成品和凈菜上市’的通知,我省編制的《安徽省預制菜產業發展規劃》還處在起步階段,標準訂立工作進度比較緩慢。”
李紅專認為,我省食品工業中下游配套能力不強,肉制品加工貯藏、冷鏈倉儲運輸、食品加工機械配套等短板明顯,優勢農產品難以導入預制菜產業鏈。企業規模水平低。大量預制菜企業屬于作坊式生產,規模偏小、種類單一,難以符合市場需求。
為此,李紅專建議,盡快制定出臺我省全產業鏈條的復合型支持政策。制定質量評價、術語及分類、包裝標識、感官評價等規范標準,對預制菜原料、加工工藝、包裝、儲存、冷鏈運輸、微生物指標、添加劑指標、農殘指標等作出統一規定。對研發平臺建設、質量監管體系構建、企業培育、人才培養、冷鏈物流建設等提出明確要求,嚴格把控加工企業生產品質與質量,實現全流程檢驗檢測、全流程監控追溯,增強我省在預制菜產業的話語權。
“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預制菜原料生產基地,引導預制菜企業與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建立食材訂購關系,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李紅專表示,完善“農業基地+加工物流+中央廚房+智慧餐飲”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打造黃山臭鱖魚等徽派預制菜“大單品”,形成更多聯名“網紅”產品。
用“安徽味”拴住安徽人的胃
安徽省政協委員金日瑞調研發現,預制菜縱跨上游農業、中游制造業、下游餐飲業,是備受關注的行業新風口和投資新賽道。我省應揚長補短,差異化競爭,在預制菜賽道上走出安徽風采。
金日瑞建議,應加大扶持力度,打造預制菜產業平臺。出臺獎補激勵政策,為我省預制菜企業提供稅收、融資、營銷等一系列支持。一是在國家級、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加快布局一批符合預制菜標準的智能化冷庫區、常溫庫區,保障冷鏈倉儲服務供給,差異化打造集低溫加工、倉儲保鮮、冷鏈配送于一體的冷鏈物流體系。二是建立預制菜產業區域協作聯盟,形成集上、中、下游全鏈條覆蓋的預制菜核心產業科技園區平臺。把農產品標準化工作和預制菜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建成全國重要的預制菜原料供應基地。
“立足徽菜,用‘安徽味’拴住安徽人的胃。”金日瑞建議發展預制菜走差異化競爭路線,重點開展我省特色預制食品的工藝挖掘與優化升級、營養均衡與精準設計、多源性配料制備、特征風味與質構保持、品質保真和安全控制等關鍵技術研究。在重口味單品上做好品控,結合徽菜預制菜,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拓展國內市場。鼓勵我省預制菜企業出海,建立國外生產轉運基地,使用標準化料理包在國外開設中式快餐連鎖店,也可與海外已有的中餐店聯合,擴張中式快餐門店,助力我省預制菜企業揚帆遠航。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項磊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