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產業聚集地”,從“科教大省”到“科技創新策源地”,從“內陸腹地”到“改革開放新高地”……改革創新的故事始終在江淮大地上風起云涌,安徽的跨越發展也書寫出瑰麗詩篇。
科大6 學生獲668 萬元股權獎勵
(作品獲1999 年安徽新聞獎一等獎、中國晚報新聞獎特等獎)
1999 年,一則大學生獲數百萬股權獎勵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學生的智慧成了資本,這在全國高校中尚屬首例。這6 名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學生,他們是因為參與計算機“人機語音對話技術”研究并做出創新成果而獲獲準得到總計668.85萬元的技術股權獎勵。
值得一提的是,時隔二十多年后,由當年這批中國科大學子創立的企業——科大訊飛,業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企業,創新改革的步伐仍在邁進。
省高院登報向19名錯判人道歉
(作品獲2015 年安徽新聞獎一等獎)
“經重審,檢察機關決定對邱超等19 人不起訴,終止追究刑事責任。我院現以此公告為他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向他們賠禮道歉。”2015 年9 月7日,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在《亳州晚報》發的一則公告引起關注。
公告稱,該院曾判處邱超等19 人有期徒刑。記者采訪了解到,這19 人已經拿到國家賠償款400 多萬元。法學專家稱,高院判錯案件公開登報道歉在國內尚屬首例,其有錯必糾的勇氣和擔當值得肯定。一則公告的背后體現了國家司法的不斷進步以及對公民個人權力的尊重,而這也是中國法治進步的一個“節點”。
銅陵正式取消“二元戶籍”
(作品獲2011 年安徽新聞獎一等獎)
2011 年11 月,隨著銅陵發放安徽省第一張居住證,該市戶籍制度改革全面啟動,全市戶籍人口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性質的劃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此舉在安徽省尚屬首次。銅陵市的這個做法具有創新性、引領性,也具有某種探索性、示范性。經過4年探索之后,戶籍制度改革也在安徽全省鋪開。
近年來,銅陵也不斷延續改革創新的基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循環經濟試點、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礦山山長制”、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等成效顯著,有的還領跑全省甚至全國,形成了一批銅陵改革新品牌、新模式、新經驗、新亮點。
“安徽股改第一村”首次分紅118萬元
(作品獲2018 年安徽新聞獎一等獎)
2013 年,宣城市宣州區澄江街道花園村在全省率先開展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率先實行村集體資產自主經營,率先拿到合作社工商營業執照,被譽為“安徽股改第一村”。2018 年9 月,花園村舉辦首屆農民豐收節,并當場拿出118 萬元,進行首次分紅,讓1153 名村民股東分享改革紅利。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的同時,彰顯了農村社會進步。
2018 年,是改革開放40 周年。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40 年來,安徽農村改革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從“戶戶包田”到“人人持股”,安徽一直在黨的領導下,積極進行改革創新探索,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