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蚌埠市通過就業促進行動,打造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從“小切口”入手,著力解決群眾就業不充分、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為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居民:掃個碼就找到了工作
高海燕是蚌埠市龍子湖區光明街社區的居民,上個月初,在一次核酸檢測中,通過在社區設立的一處“蚌埠市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的展板掃碼后,注冊登記相關信息,當月月底就順利找到了一份自己的工作,面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她欣喜地介紹,這個平臺可真管用。
“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是招工求職的橋梁。
讓高海燕受益的就是以社區勞動者、小微企業為重點服務對象的智慧就業服務平臺,著力解決重點群體就業不充分、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力爭實現三公里范圍內就業目的,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
龍子湖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潔介紹,“三公里”就業圈,是一種“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線上線下聯動”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叭锞蜆I服務平臺”主要有兩個特點:首先是社區居民找工作更加便捷。
“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會收集大量企業招聘崗位信息。有就業意愿的社區居民使用手機登錄“蚌埠市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填寫個人求職意愿相關信息,系統會自動推送所需崗位。同時運營方客服人員根據小區居民及用人單位的信息用工時間、用工地、崗位需求、人員職業能力等精準匹配崗位以及有效對接招聘求職雙方。其次是崗位對接更加精準。我們利用信息化技術,企業用工信息和求職需求自動匹配,根據居住地點定位,就近精準推送就業崗位,省去了求職者在大量招聘崗位里自己去挑選的麻煩。
具體工作中,龍子湖區人社局線上利用“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發布用工和求職信息、宣傳就業創業政策,實現企業用工信息和求職匹配數據信息化,線下通過社區、鄉街、區三級聯動,采用宣傳欄張貼海報、就業政策宣傳臺、社區網格群互動等形式發布招聘信息,擴大信息宣傳覆蓋面。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居民進行排查,實時獲得三公里內的崗位信息,促進供需精準對接,讓居民實現“家門口”就近就業。另一方面,人社局實地走訪安徽智敏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安徽恒樂家庭用品有限公司、蚌埠市蚌鐵枕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天元玻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與企業聯系人進行面對面交流,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收集招聘崗位,為用人單位招賢納才。
數據:3980人通過平臺就業
蚌埠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袁成文局長向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表示,蚌埠市以創新“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線上線下聯動”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打造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切實讓群眾享受暖心行動帶來的便利。目前,全市220個社區納入“三公里”就業圈范圍,力爭年底前50%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這其中,市人社局主導自建“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確保群眾“求職有門、就業有路、困難有助”;全面摸清轄區內個體工商戶、企業招聘崗位需求信息,通過“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發布。積極開展宣傳,指導有就業需求的轄區居民通過掃碼登記求職信息,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實現企業用工信息和求職需求自動匹配,就近精準推送就業崗位,減少用人單位和求職者間信息不通暢的“盲區”,促進供需精準對接;同時開展以“就業幫扶 真情相助”為主題的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和“春風送溫暖 就業送真情”為主題的“春風行動”。
截至目前,蚌埠市“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累計總訪問量已達125萬人次,日均訪問量萬人次以上。企業登錄平臺注冊1.2萬戶,累計發布招聘崗位45647個,有效促成對接23468人次,已有3980人通過“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成功實現就業。已開發3572個公益性崗位用于托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2222 個疫情防控員、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用于安置有就業意愿的因疫情等原因失業人員。
“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運營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成為企業招工、勞動者求職最大的幫手。
宋琪 張夢冉 大皖新聞記者 李勇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