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方繼凡:傳承太平猴魁 助力鄉村振興

編者按 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日。近日,大皖新聞記者關注了一組安徽地標農產品,采訪了解這些“地標”背后的故事,聚焦“地標”的傳承、保護與發展。據了解,截至目前,我省共有119個農產品成功登記農產品地理標志。2022年,我省繼續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太平猴魁、和縣辣椒等11個產品被納入保護提升序列。

大皖新聞訊 100多年前,猴坑祖居茶農方先柜、方南山、王魁成等人專采壯而嫩的一芽二葉,精制出魁尖茶,其成茶呈蘭花形,二葉一芽,色、香、味、形俱佳,居尖茶之魁首。因取猴坑之“猴”字與魁尖之“魁”字,再冠以太平縣(現黃山區)地名,命名為太平猴魁。

方繼凡,黃山市猴坑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系太平猴魁第五代傳人,一直以來,他堅守鮮葉的“四揀八不要”、炭火鍋式殺青、竹制烘籠足干等核心技藝,確保猴魁的優良品質。2022年,太平猴魁入選安徽省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

繼承祖傳茶藝

自幼學習植茶與制茶

提起太平猴魁,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綠茶制作技藝(太平猴魁)代表性傳承人方繼凡是繞不過去的人物。

作為太平猴魁第五代傳人,他自幼學習植茶與制茶,一直以來,嚴守傳統,堅守鮮葉的“四揀八不要”、炭火鍋式殺青、竹制烘籠足干等核心技藝,確保猴魁的優良品質。

30年前,方繼凡開始創辦茶場,經營太平猴魁,2001年,率先注冊太平猴魁茶有史以來第一個“猴坑”牌專用商標。

2022年,太平猴魁入選安徽省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 “黃山區境內、柿大茶品種、太平猴魁制作技藝,三個因素缺一不可?!狈嚼^凡說。

據介紹,太平猴魁的成茶形狀為兩葉抱一芽(俗稱“兩刀一槍”)、平扁挺直、魁偉重實,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太平猴魁茶制作工藝流程:鮮葉原料-攤晾-揀尖-殺青-理條-初烘(做形)-二烘-攤晾-老火-分等級-成品檢驗-包裝入庫。其中殺青和整形程序尤為講究。

“殺青鍋用平口深底鐵鍋,在殺青前要磨光洗凈,使鍋面光滑?;饻貞_保穩定,空鍋溫度120℃左右。每鍋投葉量100g左右,用手輕輕翻炒,每分鐘約30次,同一方向、邊炒邊抖邊理條,確保枝葉片不散不翹?!狈嚼^凡說,歷時3到4分鐘,炒至葉質柔軟、梗折不斷、青氣消失、茶香透露、葉色暗綠、葉邊略有白泡而不粘手為適度,殺青葉起鍋后,迅速薄攤于篾盤中,上下輕輕抖散,快速散發熱氣,舒展茶葉,然后整形。

經過30年的發展,猴坑茶業已成氣候,年產量高達8萬斤,占全村茶產量一半。目前,太平猴魁茶園均按標準化、有機化、綠色生態模式管理。

“ 我們整個猴坑村茶園管理實行統防統治,組建農民專業服務隊伍,統一開展茶園的修剪、病蟲害防治、施肥以及抗旱等?!狈嚼^凡介紹,猴坑村聯合猴坑公司生產管理人員成立生產管理檢查小組,指導村民做好茶葉統防統治、監測預警和跟蹤監督指導,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太平猴魁年產值3.7億

均價近500元每公斤

太平猴魁是中國名茶,是產于安徽省黃山地區的一種綠茶類的尖茶。數據顯示,2021年黃山區茶園 7.5 萬畝,茶葉總產量 1484.8 噸。一產產值58116萬元,實現產量、產值、均價三增長,同比分別增長5.8%、9.2%、3.3%。其中,太平猴魁產量743.2噸,產值37041萬元,均價498元/公斤。

太平猴魁能受到茶客青睞,方繼凡認為有幾點要素。 “生態環境、土壤、品種、工藝。”方繼凡說,猴坑的海拔、平均降雨量、年均相對濕度等形成了適宜茶樹生長的大氣候環境,寬闊的太平湖水域環抱猴魁茶產區,常年霧氣蒸騰,大水體效應顯著,進一步優化了猴魁茶區的小氣候環境。

這里的土壤屬變質頁巖風化的烏砂壤土及黃砂壤土,又因高山(海拔300~700米)植被繁茂、森林覆蓋率90%以上,有機層厚,漫山野蘭花又有助于茶葉蘭花香氣的形成,茶樹生長基本屬于有機化狀態。

在方繼凡看來,優良的品種資源是成就太平猴魁獨特品質最為重要的因素。 “太平猴魁茶樹品種有柿大茶、櫧葉種、柳葉種、紫芽種和栗漆種等,其中柿大茶現已占90%左右。柿大茶中氨基酸(7.89%)、多酚類(34.09)等含量高,優于其他綠茶?!?/p>

為了保護與傳承“太平猴魁”,方繼凡也一直在努力,通過制定核心產地管理辦法,統防統治、綠色防控,聯合保護、依法打假,舉辦開園節、加大宣傳,保護生態、禁止亂砍濫伐,培訓交流、注重非遺傳承等一系列措施,來維護與提升“太平猴魁”的品質。

發展太平猴魁茶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太平猴魁是中國綠茶中的極品茶,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國家證明商標和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農產品地理標志四重保護,它是徽茶的代表性名片。黃山區茶農人口眾多,對其大力保護能為當地鄉村振興做出巨大貢獻。

方繼凡說,他希望通過保障太平猴魁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太平猴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達到茶農增收、企業發展、品牌保護的目的。

但太平猴魁因制作工藝復雜且研發設備難,目前仍是以手工制作為主。近年來,人工成本逐年上漲,居高不下,市場競爭力弱,銷售難度大,加快開發機器替代人工制茶,在方繼凡看來迫在眉睫。

未來,方繼凡希望太平猴魁能從源頭茶園管理到銷售全產業鏈規范化,有機化、綠色化,產品包裝簡約化,集中相關專業專家學者對太平猴魁智能化生產線進行研發,最終達到降本增效,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據介紹,近年來,黃山區一直在做大做強“太平猴魁”上下狠功夫,抓發展思路,推動太平猴魁茶產業發展;抓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競爭力;抓科技創新,加強標準茶園建設;抓技術升級,提升加工生產技藝;抓綠色防控,加大茶園管理力度;抓茶旅開發,加快茶旅融合發展;抓數字茶業,推進產業數字化;抓市場營銷,拓展市場新格局;抓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宣傳和執法力度。

方繼凡也已經有所規劃 — —保留非遺傳統制作工藝,同時大力研制太平猴魁標準化生產線,大幅降低中低檔產品生產成本,實施茶樹優良品種保護,狠抓綠色防控、清潔化加工,確保食品安全。開發延伸產品,提升茶葉經濟,廣泛開展產學研結合、擴大茶文化影響,大力發展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年過五旬的方繼凡,仍在路上。

曹日勝 張晶晶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相關新聞: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高聲杰:養旌德黃牛,“ 放牛娃” 闖出致富路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楊家斌:守好和縣辣椒,就是守住手上飯碗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項旭東:依靠科技養殖,無為草龜變 “金龜”

地標農產品成安徽農業發展金字招牌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項旭東:依靠科技養殖,無為草龜變 “金龜”

十多年前,無為人項旭東返鄉養殖龜鱉,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不僅豐富了市場供應,還幫助周邊群眾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楊家斌:守好和縣辣椒,就是守住手上飯碗

2022年, “和縣辣椒”又成功入選安徽省2022年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不難看出, “和縣辣椒”已成農戶發家致富的利器。

安徽地標農產品背后的故事 | 高聲杰:養旌德黃牛,“ 放牛娃” 闖出致富路

2016年,高聲杰看中家鄉旌德黃牛的前景,創立了旌德縣紅金山家庭養殖農場,專業養殖旌德黃牛,六年來,靠著拼搏與奮斗,闖出了一條致富路。

地標農產品成安徽農業發展金字招牌

2022年,我省繼續開展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太平猴魁、和縣辣椒等11個產品納入保護提升序列。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原市| 钟祥市| 恩施市| 洱源县| 合江县| 龙南县| 吉林市| 雅江县| 涞源县| 长兴县| 兴仁县| 炎陵县| 卢龙县| 昆明市| 南宁市| 平南县| 益阳市| 林甸县| 乌海市| 龙陵县| 乐至县| 邓州市| 静安区| 黑山县| 永顺县| 化德县| 舒城县| 衡东县| 古浪县| 浙江省| 平度市| 永靖县| 长阳| 福鼎市| 巴塘县| 即墨市| 天镇县| 紫云| 遵义市| 禹城市| 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