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護葉,這里是樹葉的葉,是古籍的保護頁,這節(jié)課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古本增加一張保護罩……”日前,一場特殊的勞動教育課在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圖書館古籍部開課。該校將中醫(yī)古籍修復作為一門勞動實踐課,讓2022級臨床類新生親手參與修復中醫(yī)古籍,借此豐富中醫(yī)藥味的勞動育人體系。
修復古籍感受中醫(yī)藥文化的魅力
“蟲蛀、發(fā)霉、斷線是很多古籍的‘傷病’,要經(jīng)歷十幾道工序才能還原古籍面貌。”在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的古籍修復室內(nèi),層層書架上的一本本古籍擺放整齊,已重獲新生的古籍在玻璃柜里靜靜陳列著,綠植與紅木相互映襯。木制的修復臺上,各類修復工具鐵尺、毛筆、古紙、錐子、鑷子等擺放整齊。茆可人經(jīng)常在一張朱紅色的修復臺前一待就是一整天。
該校圖書館是第三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古籍部目前已收藏古籍3.3萬余冊,其中不乏距今已超過400多年的珍貴古籍,如《赤水玄珠》《醫(yī)說》《備急千金要方》等。本學期,圖書館古籍部三位授課教師鄧勇、茆可人、盧虹宇將采用小班授課的方式,讓2022級臨床類新生通過自己親手修復中醫(yī)古籍,感受中醫(yī)藥文化的魅力。
“同學們,先觀察一下你們手中的古本,按照破損情況進行評估”。勞動實踐課程《中醫(yī)古籍修復》老師、古籍部副主任茆可人一邊拿起一本古籍,一邊詳細地向2022級針灸推拿學院的學生授課:“古籍修復流程繁復,修復師首先要拍照存檔,記錄下各種數(shù)據(jù),然后開始拆書、揭頁、編碼、配紙、修補書葉……”
老師們穿梭在每個小組中,不厭其煩地糾正同學們的錯誤操作,強調(diào)注意事項。填表、拆線、清理灰塵、添加或更換封面、最后定線,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謹慎對待。
2022級針灸推拿專業(yè)1班的王怡佳同學修復的是一本1884年的古籍,“通過這堂課,我感受到了古籍修復人員的辛苦,需要精確測量古籍的各種繁瑣數(shù)據(jù),我很愿意為古籍修復和技藝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王依凡同學則興奮地說:“我們第一次接觸這些古本,幸好有老師仔細的講解,不然還真是一頭霧水,沉浸在修復過程中,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這樣的實踐勞動課,我希望能多開、常開。”
頂層設計大學勞動教育從無到有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fā);同年7月,教育部印發(fā)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同年12月,《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出臺。于是,擺在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面前的一道難題出現(xiàn)了,學校的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為此,該校黨委專題研究部署,在頂層設計上凝心聚力,于2021年12月、2022年3月先后出臺了《安徽中醫(yī)藥大學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勞動教育行動方案》,開設獨立設置、總計32學時、2個學分的勞動教育課,并納入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
2022年7月,該校勞動教育教研室成立,由該校團委書記任教研室主任,1名教務處副處長、1名學生處副處長任教研室副主任,“3名處級干部負責教研室建設,這在學校也是第一次”。
這學期,結合安徽省“三全育人”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隊伍項目和校級輔導員名師工作室建設,安中醫(yī)在針灸推拿學院2022級新生中推行8個學時的理論教學,下學期將完成全部2022級本科新生的理論教學;24個學時的實踐課程由各二級學院結合學科專業(yè)特色,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自行組織開展。
據(jù)悉,《中醫(yī)古籍修復》不僅是2022級針灸推拿學院新生勞動實踐的“第一課”,也是該校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第一課”。
該校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許釩教授表示,學校的勞動教育將圍繞“勞動價值觀”教育與“勞動素養(yǎng)”養(yǎng)成,加強與德、智、體、美教育的合力,實現(xiàn)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向同行,實現(xiàn)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立足中醫(yī)藥院校實際,形成有特色、有亮點、可復制、可推廣的經(jīng)驗,實現(xiàn)學校勞動教育“從有向優(yōu)”的新飛躍。
葉蘭蘭 大皖新聞記者 陳牧(圖片由章金燕 李琪睿提供)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