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期,安徽省多地正在經歷今年以來最熱天氣,最高氣溫近40℃,未來一段時間多地仍將有持續性高溫。7月14日,安徽省疾控中心發布提醒,廣大城鄉居民要注意預防中暑事件的發生。需要注意的是,當中暑者體溫高達40℃以上,出現昏迷、抽搐等癥狀時,尤其是熱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則:快速、有效、持續降溫;迅速補液擴容,如果難以口服補充液體,要靜脈補液;控制患者的躁動和抽搐,同時撥打120,盡快把病人送到醫院就診。
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
中暑是指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氣溫過高、濕度大、風速小、體弱、對熱不適應、勞動強度過大和時間過長、過度疲勞等都易誘發中暑。
中暑有哪些類型?省疾控中心提醒,根據癥狀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三型。其中最需要引起注意的重度中暑,又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三種類型,也可以出現混合型。重癥中暑可導致死亡。其中,熱痙攣是指在高熱環境下劇烈運動或進行體力勞動時,由于過度出汗,導致鹽分大量丟失,引起肢體或腹壁肌肉出現痙攣現象。熱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現頭暈、頭痛、嘔吐、痙攣、昏厥等癥狀,體溫升高,但低于40℃。如不及時干預治療,會快速發展成熱射病。
需要注意的是,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患者機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甚至高達40℃。熱射病以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異常表現,以及進行性多器官功能損害為主要特征,伴有皮膚灼熱、意識障礙等多器官系統損傷。如患者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死亡率極高。
老年人、兒童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中暑的高危人群有哪些?省疾控中心提醒,中暑的高危人群包括65歲以上老年人、嬰幼兒和兒童、室外工作者、運動強度過大的人等。
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性疾病,身體內部的心血管系統比較脆弱,血管內容量和心臟功能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患體溫調節障礙的風險較大。另外,很多老人可能是舍不得,也可能是覺得空調對身體有害處,不喜歡開空調。
嬰幼兒和兒童體溫調節功能不夠完善,皮膚汗腺功能相對不足,所以對外界環境及溫度等變化更加敏感,更易發生中暑或類似疾病。
身穿防護服的醫務工作者、防疫工作人員、交警、快遞員、建筑工人、環衛工人等,因為工作需要,需要長時間暴露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風險較高。
在高溫天氣里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的體育運動,排汗量大,容易脫水。
病人尤其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或正在服用治療抑郁癥、失眠等藥物的人群,更易受到高溫影響。
日常生活中要這樣預防中暑
盡量減少戶外活動。盡可能待在有空調的地方或者涼爽的地方,避免在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這一氣溫較高時間段外出。如果必須要出門的話,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還可以涂抹防曬霜。
科學安排戶外工作時間。對于從事戶外夏季露天作業的人員和身著防護服的醫務工作者,應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盡量避開日光強烈、氣溫較高的時段工作,安排人員輪換休息,縮短一次連續作業時間。
調整戶外運動的強度。室內鍛煉要注意通風,如果鍛煉過程中出現心跳加速、喘不過氣、頭暈、心慌等情況,應立即停止運動,及時休息。
保證足量飲水。在高溫天氣,不論是否進行大量體力活動都應常飲水,不要等到口渴后再喝水。大量出汗后可以飲用淡鹽水或含有鉀、鎂等微量元素的運動型飲料,不要飲用含酒精或大量糖的飲料,這些飲料會使體液流失更明顯。
切勿將兒童或寵物單獨留在車內。高溫期間駕車帶孩子、寵物外出時,停車離開后切勿將兒童和寵物單獨留在車內。
合理飲食,注意休息,適度鍛煉。注意營養均衡,不宜吃高油高脂食物,清淡飲食,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增加身體的環境適應能力。
身邊有人中暑要這樣急救
一移:迅速脫離高溫環境,將患者移至陰涼通風處,使其平臥,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于患者呼吸和散熱。
二敷:頭部先用溫水敷,后改用冷水、冰水敷。
三飲:飲用含鹽飲料,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同時補充部分無機鹽。
四擦:當高溫、高濕、無風,身體散熱困難時,可用冷水或冰水擦浴至皮膚發紅。
五降:當中暑者體溫高達40℃以上,出現昏迷、抽搐等癥狀時,尤其是熱射病患者的救治,要遵循以下原則:快速、有效、持續降溫;迅速補液擴容,如果難以口服補充液體,要靜脈補液;控制患者的躁動和抽搐,同時撥打120,盡快把病人送到醫院就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