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健身設施不足、質量不高,群眾健身需求難以滿足,是目前全省健身公共服務面臨的問題。6月7日上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暖民心行動”系列發布會上了解到,我省制定出臺《快樂健身行動方案》,聚焦群眾關切的身邊健身設施、健身步道、資源統籌、健身氛圍等,真正讓群眾快樂健身。
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
想健身找不到合適的場地,是很多愛運動人群的苦惱。總量不足、布局不優、質量不高、社會力量參與不充分等問題在全省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較為突出。為此,行動方案首先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二級巡視員汪恭文介紹說,群眾身邊的健身設施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健身器材、乒乓球臺、健身步道、多功能球場、健身廣場以及室內健身活動場地等。為方便群眾健身活動,在小區內,結合實際制定健身設施配建“菜單”,真正將群眾喜歡的健身設施配到群眾身邊,提高健身設施使用效益,防止簡單化、“一刀切”。
對已建小區,按照“應修盡修、應改盡改、應建盡建”原則,全面維修、改造、升級、補建,因地制宜、見縫插針、科學布點。對新建小區,嚴格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標準配建,并納入施工圖紙審查,驗收未達標不得交付使用。對行政村健身設施,根據區域特點、鄉土特色和居民需求,全面改造升級,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小區外,打通紅綠燈阻隔,推動城市公園步道系統互聯互通,逐步串起城市公共空間、歷史文化節點、主要公共服務設施、重要居住片區、重要交通接駁點,連點成線,形成立體化步道網絡,打造集交通、文化、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健身空間。
在城市中,充分利用城市空閑地、邊角地、公園綠地、高架橋下、廣場、老舊廠房等空間資源,以及可復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娛樂、養老、教育、商業、社區用房等設施資源,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口袋體育公園”“百姓健身房”等健身設施。
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運營健身設施
按照方案,到2023年,對全省已配建健身設施的小區和所有行政村的健身設施進行全面維修改造提升,對未配建健身設施的小區進行配建,基本實現城鄉居民身邊健身設施全覆蓋。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里,實現城市步道連點成線、互聯互通。形成“城鄉有統籌、健身有地方、運動有技能、活動有氛圍”的全民健身局面。
那么,如何讓更多城市空間資源得到利用?“省級層面將制定《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與運營體育場地設施的意見》,支持社會力量建設、運營健身設施。”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方成介紹說,我省將把全民健身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年度供地計劃。各地制定《可用于建設健身設施的非體育用地、非體育建筑目錄或指引》并向社會公布,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鼓勵以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健身設施建設,租期不超過20年。
同時,各市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優惠政策,依法依規在房租、水電氣等方面給予減免或補貼,支持社會力量利用城市“金角銀邊”、空閑土地、公園綠地、高架橋下、廣場、老舊廠房等空間資源,以及可復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娛樂、養老、教育、商業、社區用房等設施資源,通過政府引導、招商引資等方式,建設一批“口袋體育公園”“百姓健身房”等健身設施。
鼓勵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
行動方案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實施體育場地“一場兩門、早晚兩開”,新建學校按開放條件設計、建設體育場地設施。
“學校體育場地占全省體育場地面積近50%,是全省體育體育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老城區,推動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是解決群眾‘到哪兒健身’的有效途徑。但學校體育場地對外開放確實存在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問題。”安徽省體育局副局長秦旭介紹,已建成且有條件的學校進行“一場兩門、早晚兩開”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白天學校上課期間,關閉社會公眾的進出通道,僅供在校學生使用,在早晚、節假日非教學時間,關閉在校學生進出的通道,打開社會公眾的通道,提高設施使用效率,實現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共享。
同時,新建學校規劃設計的體育場地設施要符合開放條件;鼓勵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實行免費和低收費政策。支持第三方對區域內學校體育設施開放進行統一運營。“方案進一步明確制定學校體育場地開放補償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勵以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運營管理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秦旭說。
基層社區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
“教會群眾健身方法,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享受健身的樂趣,才能真正實現快樂健身。”安徽省體育局副局長秦旭介紹說,我省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納入社區服務體系,通過多種方式為基層社區配備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育一批融入社區的基層體育俱樂部和運動協會。推動體育協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常態化組織開展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八段錦、太極拳、冰雪和類冰雪等群眾喜愛的體育項目培訓,教會群眾1-2項運動技能,鼓勵群眾周末和晚上健身,擴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同時,常態化舉辦各類賽事活動,辦好各級全民健身運動會、社區運動會、職工運動會和省、市、縣、社區(村)四級聯賽,讓群眾直接參與比賽,為群眾提供健身的展示舞臺,為達到一定水平和取得一定成績的發放等級證書,實現健身的價值。
此外,每年定期組織開展全民健身“四進”(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活動,逐步推廣健身項目,組織賽事活動,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形成人人愛健身、人人會健身、人人享健身、科學健身的良好氛圍,掀起全民健身新熱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碧琦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