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醫大一附院方艙院區隊員、精神病學主治醫師李倩倩
支援上海方艙近20天了,艙內隔離的患者中,有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生活在一起的朋友,也有共同居住的一家人。我們組每個班次都會不斷巡視艙館,作為一名心理醫生,每次入艙巡視艙館,我都會關注患者的情緒狀態。孩子們在家人的陪伴下在艙內玩耍、上網課、跟著視頻鍛煉身體,生活還是比較規律的。方艙提供了豐盛的三餐、開展了科普活動,大部分患者在艙內能夠積極面對,有的主動請纓要做志愿者,但也有小部分患者有些心理困惑。
我時刻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中共安醫大一附院援滬醫療隊臨時黨總支開展“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簽名活動中鄭重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激勵自己以實際行動展現一名年輕共產黨員的風貌,在方艙工作中,運用所學專業,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幫患者所需,解患者所難,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有一對夫妻分別在不同的方艙,妻子在我們方艙。“我結婚十余年一直未與老公分開過,他有基礎病,我擔心藥物不夠,晚上也睡不著,有些著急。”妻子說。我們幫助患者聯系了對方,確認了患者丈夫一切都好,并予以心理支持,妻子懸著的一顆心放下來,終于睡了安穩覺。
也有夫妻兩個一起來到我們方艙,妻子剛來時進食較少,總覺得沒有胃口,患者沒有基礎疾病,經反復溝通,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后得知,她是怕遠在老家的老母親擔心。我們積極溝通,安撫病人情緒,給予支持性和解釋性心理治療。患者情緒得到宣泄后,能主動要求進食,其丈夫的心情也得到放松,露出了笑臉。
還有母親(來訪者)帶著孩子來到方艙,孩子被自己感染,她較為自責 ,“我自己感染還好,孩子還小,我把孩子也感染了,對孩子擔心……”我沒有打斷患者的話,秉持著尊重、真誠、共情、積極關注的態度繼續傾聽著對方的訴說。在傾聽中,我適當回應來訪者,根據她的具體情況,采用認知行為療法,評估心理狀態,測評結果“輕度焦慮、輕度抑郁”。我和這位來訪者一起商量制定了我們在艙內的小目標,例如每天可以用手機記錄自己的心情、想法、運動鍛煉情緒等,布置的一些“家庭作業”等下次我們再一起確認進度,幫助她找到可以利用的身邊的資源,比如愛人、朋友等人的支持。同時,我教會來訪者自我放松訓練和想像訓練。
經過數次心理咨詢后,來訪者情緒也有了好轉。到了出艙的時候,那天我們組是大夜班。來訪者拉著我和韋醫生說:“特別感謝你們,明天我就要出艙了,可以和你們照個相嗎?”說著讓女兒拿起來手機,拍下溫馨有愛的一幕。“我還想和李醫生單獨照一張。”“好呀,我也很開心。”我和韋醫生看到患者露出開心的笑容,心里也是暖暖的。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助人自助,愛與成長,是方艙內溫暖而堅定的力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整理
編輯 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