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周六,壬寅年三月十六,多云轉晴
今天是我第二次進方艙工作的日子,下午12點至18點的班次。因閉環管理的需要,我上午一直待在房間。
上午9點,我參加了由鄭昌成主任主持召開的方艙A艙院感全體工作視頻會議。會議著重強調了院感防控注意事項。奧密克戎是本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優勢突變株,其主要特點是傳染能力極強。因此院感防控是抗疫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1周前,我們中醫組成員在本組院感專家何玲娟老師悉心指導下,最終通過了包括穿脫防護服在內的院感防控考核。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院感安全是方艙醫生工作的前提和安全保障,在新冠面前,將防控院感放在首位,加強學習,十分有必要。
隔離酒店距離方艙醫院約50分鐘車程。視頻會議結束后,我簡單吃過午飯,完成核酸檢測,乘坐11:10發車的大巴,前往上海市崇明區花博園復興館方艙醫院。
在戶外指定地點更換洗手衣、穿戴防護服后便可進入方艙工作。和往常一樣,入艙后首先進行交接班,了解今日方艙醫院的患者基本情況,對病情變化和基礎疾病較多、較重的患者進行特殊交班,之后跟隨隊長一起查房并發放中藥。中醫藥在本輪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我工作的方艙中,大多數患者經辨證后服用中藥協定方。
查房的過程中,一位合并心臟病、高血壓、腎臟病、糖尿病的高齡患者訴慢性病藥物已停用多日,時有心慌、喘悶癥狀,經查體發現,患者雙下肢中度浮腫。我立即記錄該患者既往服用藥物情況,盡可能配齊相關藥物,并囑患者按摩雙側內關穴以及膻中穴等中醫穴位以輔助治療。方艙條件有限,中醫穴位按摩治療可以補足其藥物不足、醫護人員短缺、部分治療手段無法施展等短板,有其獨特的優勢。醫生以經絡為基礎對患者進行指導,患者可自行進行操作治療,一方面可切實緩解患者不適癥狀,另一方面可安慰患者焦慮情緒,亦可提升患者出院后居家保健能力。
一位體型肥胖的阿姨主訴胃口差,偶有咳嗽,咳白痰,偶有腰酸,無慢性病病史。在詳細追問病史的過程中,我運用中醫問診“十問歌”,結合中醫脈診,判斷這位阿姨為痰濕體質,近期受涼導致寒濕中阻。在新冠協定中藥湯劑基礎上,我給阿姨加用了藿香正氣水,囑阿姨清淡飲食,堅持按摩雙側足三里穴位。為了進一步改善阿姨的體質,我進行了八段錦的現場教學。運動功法是中醫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黃帝內經提到:骨正筋柔,氣血以流。通過適當功法運動鍛煉,可以改善人的整體體質,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對于不喜歡喝中藥的小朋友,我發放了院內自制香囊。佩戴香囊是中醫外治法之一,我院復方蘭芷防感香囊由藿香、佩蘭、石菖蒲、白芷、艾葉、薄荷等組成。具有芳香化濁、醒腦開竅、行氣健脾等作用。內經云: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中藥香囊可以通過持續的芳香刺激嗅覺,緩解嗅覺減退。
抗擊疫情的臨床實踐中,中西醫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同為人民的健康獻策獻力,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晚上的小組視頻會議中,醫院的三位同事和我一起交流了工作心得。許奎隊長反復叮囑防護工作,他說:“我把你們從蕪湖帶出來,也有責任把你們安全帶回去。”蕪湖市新冠治療組中醫專家胡軍平主任分享了中醫治療新冠的經驗。汪劉根醫生分享了科研思路,建議大家多多記錄觀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工作之余完善科研項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學習交流中,我受益匪淺。
疫情牽動著國人的心,我也“位卑未敢忘憂國”。此次,我終于有幸經醫院同意,參與安徽省第二批援滬中醫醫療隊,一定努力發揮中醫優勢,為抗擊新冠疫情盡我所能。今晚神州十三號安全返回,圓滿完成載人飛行任務。如今的中國如此繁榮富強,眼下的疫情只是暫時的困難,我堅信只要大家眾志成城,同舟共濟,一定很快能夠戰勝疫情!
作者:曹翔,蕪湖市中醫醫院主治中醫師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孫芮 整理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