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1月12日,黃山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市長孫勇代表黃山市政府做《政府工作報告》。根據報告,今年黃山市將“埋頭苦干 勇毅前行”,引進一批大企業,力促農夫山泉生產基地等一批優質大項目落地,提速推動杭臨績(黃)高鐵、屯溪國際機場遷建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高效發展。
力促農夫山泉生產基地等項目落地
今年將引進一批核心企業,力促農夫山泉生產基地、黃山工業設計創新中心、星巴克移動餐車、復星集團黃山復游城、世紀金源域見旅游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加快池黃高鐵、 黃山永新年產8萬噸新型包裝材料、芯微電子芯片器件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工建設黃山綠色空鐵物流園、市域旅游鐵路T1線、新安江流域防洪治理分洪工程和年產7400萬套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圣戈班新材料、年產50萬臺智能顯示終端等重點項目200個,竣工昌景黃高鐵安徽段、黃千高速、德上高速池祁段、冠瑞年產40萬件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向系統、振州電子年產4000萬只新能源電容器等重點項目100個,完成市級重點項目投資400億元以上。
提速屯溪國際機場遷建、休寧里莊抽水蓄能電站、新安江旅游航道整治、杭臨績(黃) 高鐵前期工作。 加快泰達新材料、芯微電子、新遠科技等企業上市進程。引進一批高層次科技人才,定向培育一批應用技能人才,開辟人才用編、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建立人才安家立業全周期“服務套餐”。
圖源屯溪宣傳部。
六大產業,振興鄉村
優化布局徽茶、中藥、養殖、林特、農旅鄉愁、數字鄉村六大產業,持續打響“田園徽州” “黟品五黑” 等公用品牌。加快打造全國首個全域茶葉無農殘城市和中國名茶之都。因地制宜發展徽菊、干鮮果、皖南花豬等特色種養業,支持山泉流水養魚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打造全國最大的臭鱖魚加工基地和流通集散地,健全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和追溯體系,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深入實施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工程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做大做強茶葉機械、菊花烘干設備生產企業,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確保建制村公交通達率高于60% 、快遞直達率高于40% 。積極培育致富能人、產業技人、電商達人等“新農人”。開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試點縣示范創建,新增家庭農場150個。
工業強市不動搖
確保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5%以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九大新興產業,全面展開產業鏈布局,加快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帶動力的百億產業集群。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向智能制造升級。
力爭全市開發區經營收入超千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超百億元,稅收收入突破37億元。推動規上工業企業、各開發區畝均效益評價全覆蓋。支持黃山經開區爭創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持歙縣經開區爭創國家級開發區。深化與浙江大學等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推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應用。
創意創新賦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推進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世界級旅游景區建設,提升古徽州文化旅游區、齊云山、牯牛降等經典景區品質,推動新安江山水畫廊5A級景區和黟縣國際鄉村、東黃山、太平湖等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開工建設黃山云谷索道下半段工程,加快推進東黃山國際小鎮、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月潭湖旅游區等項目,建成運營屯溪老街濱江文化旅游街區。
推出西遞世界最佳旅游鄉村、西溪南創意鄉村、賣花漁村特色鄉村等網紅鄉村旅游產品,打響黃山云亼民宿、塔川書院甲級民宿集群等徽州精品民宿品牌, 建設上海四季教育等研學旅行營地,推廣提升皖浙1號線、徽州天路和衢黃南饒聯盟大道等旅游風景道,提升黎陽in巷、屯溪老街、徽州古城、黟縣古城、新安夜市等特色休閑街區品質,創新呈現?徽韻? ?宏村 阿菊? 等特色演藝,創意開發徽州“四雕”、徽州漆器、萬安羅盤等黃山好物、徽州手信, 做大做響“徽味無窮”美食小吃。
推動醫療康養、旅游、美食、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積極引進各類龍頭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開工建設黃山國際會展中心、中國黃山國際會客廳,吸引更多展會、賽會、論壇、首秀、創意節、電影節等落戶黃山,加快打造國際會展之都。
謀劃建設安徽自貿區黃山聯動創新區。統籌推進市屬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社會事業投資。
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年為企業減免稅費30億元。幫助企業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物流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壓力。加強煤電油氣運等調度,保障企業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實施新徽商培育工程和“引鳳回巢”行動,辦好“迎客松”杯創意創新創業大賽、 “創意黃山青春Young”主題季活動, 加大創業扶持、創業獎勵、創業人才服務等支持力度。完善企業訴求辦理和政企溝通長效機制,常態化舉辦“新安茶會”,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建立常態化對標學習滬蘇浙機制,深化與長三角結對城市和機構務實合作。力促光明食品集團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落地。推動長三角地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居民 服務“一卡通”, 完善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體系,爭取更多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布局黃山。爭取舉辦RCEP地方政府合作黃山論壇,打造國際人文交流基地。完善黃山至寧波港海鐵聯運雙向通道, 常態化運行“黃山— 合肥— 中歐(中亞) ”專列,全年運輸突破1000標箱。完善黃山口岸功能,建成屯溪國際機場海關監管場所,謀劃建設安徽自貿區黃山聯動創新區。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
圖源屯溪宣傳部。
提升城鄉品質
開工建設屯溪橫江橋西側配套道路, 開展前園路轉盤交通整治, 新建城市綠道50公里、城市公共停車泊位2200個。
開工建設市域南部城鎮群管網互聯互通二期項目。完成戴震公園改造,新建一批口袋公園。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成中心城區排水管網綜合治理二期項目。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建成運行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二期項目,實現處理“零填埋”。
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推動住房公積金擴面提質,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加強物業管理。改造老舊小區37個、面積36萬平方米以上。推進徽州— 休寧天然氣管線建設,加快推動管道天然氣“縣縣通”。規范發展特色小鎮和微型產業集聚區, 全年完成投資超50億元。推動屯徽休歙同城化發展, 加快構建大主城區格局。
保護山水,傳承人文
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加快打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推進新安江— 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試驗區建設,推動建立資金、產業、人才等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確保街口斷面出境水質繼續優于補償考核要求。編制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積極爭創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建立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探索建立面向全國的自愿碳中和交易市場,加快打造區域性綠色生態產品交易中心。
深入推進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實施徽州文脈傳承工程,推進徽劇和目連戲振興保護傳承,推動徽州文書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和萬里茶道申遺工作,實施博物館數字化改造,力爭市非遺展示館建成開館,爭取設立國家徽學研究院、非遺學院。深入開展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和徽州古建筑保護利用工程,實施徽州古城、 黟縣古城和歷史文化街區綜合提升。
大力發展徽派古建產業,建設徽派古建產業園區和交易市場,打造徽州“四雕”、構件、仿古材料等生產基地和產業實訓基地,開展徽州工匠評選。
大力發展新安醫學產業, 推動貢菊、黃精、祁術等道地藥材集聚發展, 種植面積超15萬畝;大力發展中醫診療特色專科和優勢病種建設,加強蛇藥、喉藥等傳統中成藥品種二次開發,推動經典名方研究成果轉化和規模化生產,建成新安醫學傳承創新中心,全力打響“南新安” 品牌。
大力發展徽菜產業,打造“徽味黃山”品牌,申報徽州臭鱖魚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申辦中國廚師節,加快建設以徽菜好物為代表的美食之都,全市餐飲業和徽菜食材銷售收入均突破百億元。
加快建設教育強市
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辦好老年教育、特殊教育。
支持黃山學院升格為黃山大學, 支持黃山職業技術學院、黃山健康職業學院創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實施科技館免費開放。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發展全民健身事業,建設15分鐘體育生活圈。
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推行適老化改造,發展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傳染病分院等項目。
新安眼融媒體工作室出品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吳永泉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