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坐落于歙縣徽州古城的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 展陳面積4000余平方米,展示了1530件珍貴文物,通過天下徽州、遙憶徽州、尋根徽州、秋興徽州、夢里徽州、徽墨歙硯展區等六大展區向人們展示徽州的歷史進程和厚重文化,敘述著千年徽州人文的歷史脈絡。同時,該館也填補了歙縣作為千年徽州府所在地沒有專業性規模歷史博物館的空白,為古城的歷史內涵增添了一份厚重。
開館當天,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探訪了安徽徽州歷史博物館,進館后,“徽州在哪里”五個字讓人為之一動。走出博物館,徽州古城門樓的“徽州”名稱,以及古樸大氣的府縣同城風貌,還有博物館上的“徽州”二字,都在告訴我們,雖然徽州作為行政名稱不在,但在人們(包括熱愛徽州的外地人)的心里,徽州仍然有著非常厚重的力量。
徽州作為存在過近千年的“府級”行政區域名稱,其地域范圍長時間穩定在現黃山市區域及江西婺源、宣城市績溪縣等。作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區域典范,作為獨特的富有魅力的人文地標,因為她的大好山水、新安神韻、徽商輝煌以及各類豐富的文化遺存,受到無數人的追捧,這種熱度與日俱增。
上世紀80年代,為了做大做強徽州地區乃至皖南的旅游,通過地域生態自然資源造福一方,徽州改名為黃山市,此后,黃山市旅游快速發展,數十萬人從事旅游業,黃山旅游也成為當地支柱產業,黃山成為安徽乃至中國的一張靚麗名片。
于此同時,很多人也因為徽州改名,認為徽州再也沒有了,很多人經常發出“徽州在哪里”的疑問。其實,在徽州(包括婺源 績溪)的古村、古街巷、古民居、古橋古塔古道古水口等,在徽州古城,在綠水青山和希望的田園,都可以讓我們觸摸徽州,感受徽州。山水徽州,田園徽州,鄉愁徽州,夢幻徽州......。神秘的徽州,讓喜歡傳統文化的、戀舊的中老年人熱愛,也被無數的年輕人追趕著“打卡”,更有很多外國人在這里流連忘返。
徽州在哪里,徽州就在我們看到的滿眼風景里,在我們的喜歡里。這種堅韌而靈動的存在,隨著時間的跳動,只會越來越厚實。
同時,也毋庸諱言,這幾十年來,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很多物質或非物質的徽州文化符號因為各種原因被毀滅與流失了,包括無數珍貴的徽州古街區、徽州古民居,很多的徽州牌坊,包括生活在徽州的蒼天古樹也曾外流到大都市。在鄉村,有很多徽州古村和古民居建筑等因為時代變遷、新人不愛舊等原因不在了。
記者每次來到歙縣的徽州古城,徜徉在幽深寧靜的古巷,踩踏在穩重厚實而浸透著歲月痕跡的青石板,仰望屹立在主街區歷經幾百年風雨的國保許國石坊,都深感徽州文化的博大厚重。會不自主的要把歙縣和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比較,歙縣不是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已有上百年,可是其古城風貌、人文氣度、山水橋城的秀美程度,仍然是黃山市各區縣里最好的。
屯溪千年前就有黎陽縣,有程朱闕里之稱的篁墩,有柏樹街、陽湖街、黎陽街、屯溪老街、河街等多條明清歷史街區和商業人文,以及點綴其中的屯溪鎮海橋、程氏三宅、程大位故居等國保級的文物,還有過“茶務都會”的榮光。但是現在的屯溪,歷經開發建設,柏樹街和河街等很多歷史文化街區被拆除,或因缺少保護利用而湮滅,一些珍貴的國保級文物被“晾”在城市核心區的角落無人關顧,散落城市的一些人文建筑被消失,即使是屯溪老街的店鋪內部裝飾也越來越現代化,這座城市雖然多了不少高樓大廈和新路新橋,多了亮化綠化與商業,但其歷史人文及風貌的現狀,城市的人文氣度,都日顯暗淡。
一個城市能吸引人,其內在因素很多,比如商業活力、產業聚集度、教育科學的發達。其中城市文化非常重要,沒有自己人文特色的城市,又沒有其他的優勢,就可能淪為沒有靈魂的鋼筋水泥叢林。如果沒有文化特色,以屯溪不到30萬人的四五線小城規模,可能就會成為千城一面里的一個“小孩”,其城市魅力很難和杭州、西安等相比。
令人欣慰的是,十八大以來,傳統文化的保護利用被空前重視,城鄉傳統風貌的維護、傳統街區與建筑的保護力度越來越大,特別是中辦國辦最近出臺的《關于在城鄉建設中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意見》,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文化保護利用的“春天”,也對徽州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利用充滿了期待。
在黃山市,社會各界和內外媒體一直為傳承徽州文化鼓與呼,官方近年也比較重視對徽州文化的保護利用,通過很多措施促進了徽州文化的保存與傳承。特別是今年以來,黃山市委市政府不僅把徽州的重要價值闡述到了新高度,在屯溪程大位故居、篁墩古村風貌及牌坊修復等重要徽州人文地標的保護上,也做出了實際性的努力,政府和社會各界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局面。在各區縣,黟縣一直致力于城鄉傳統文化風貌的維護與利用,成為了全國的典范,祁門縣在大拆大建后終于提出打造祁紅古城的目標,休寧縣致力保護好西街和萬安等歷史文化街區,屯溪區也把篁墩等歷史文化保護放在重要位置了......。
宋代的徽州古城城磚,攝于歙縣徽州歷史博物館。
徽州歷史博物館的建成,是徽州文化保護利用與宣傳的一件大事和喜事,是歙縣繼古城墻修復、徽州府衙重建后在保護傳承徽州文化上的又一個大手筆,其開館后就成為網紅打卡地,在社交平臺被刷屏,也說明了人們對徽州地域文化的熱愛。有理由相信,在黃山市各地,當這樣的大事和喜事越來越多的時候,當徽州人文在城鄉建設中不斷的被保護與弘揚,并與文旅等產業有效融合時,徽州這塊“金字招牌”,也將會被擦得越來越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