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日,馬鞍山市雨山法院依法審結一起以“代購”為名實施詐騙的案件,95后的小馮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該判決已于8月10日生效。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間,被告人小馮先后多次在其微信朋友圈發布虛假宣傳信息,虛構可以低價出售高檔化妝品、蘋果手機等事實,騙取11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46540元。2019年10月的一天,小馮通過微信聯系同學小麗,讓其幫忙轉發代購宣傳信息。小玉看到小麗轉發的宣傳信息,便通過小麗添加了小馮的微信。2019年11月,小馮利用微信謊稱可以低價出售蘋果手機,小玉信以為真,向小馮訂購三部手機,并推薦其同事小蘭購買一部。小蘭轉給小玉3400元用于購買手機,小玉在杭州市通過微信轉賬方式支付給小馮12800元。后小馮未給小玉、小蘭發貨。經多次催要,小馮于立案前退還小玉、小蘭1500元。被害人小玉、小蘭實際被騙金額共計11300元。2019年11月至2020年2月期間,小馮通過相同手段使用微信聯系小楊等多名被害人,謊稱可以低價代購蘋果手機、高檔化妝品等,采用收取貨款或定金后不發貨和被害人催討之后小額退款的方式進行詐騙。
法院認為,被告人小馮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微信網絡技術手段發布低價銷售貨物的虛假信息,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騙取11人財物共計46540元,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小馮歸案后已積極退賠被害人全部經濟損失,可以酌情從輕處罰。結合被告人犯罪的事實、性質、情節、對社會的危害程度,法院依法作出上述判決。
法官提醒,“假代購”通過微信“朋友圈”或在網上發布代購各類高品質商品、稀缺產品等信息進行營銷,多以代購低于正規渠道價格的化妝品、名牌產品為名吸引消費者,騙得錢財后即消失。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選擇正規渠道購買商品,提高自我防范意識,QQ或微信代購交易時,一定要了解清楚賣家的真實身份信息,一分價錢一分貨,不要通過微信、QQ等方式直接轉賬,一旦碰到類似要求先掏錢、加繳關稅的情況應果斷放棄。如遇詐騙,請及時撥打110報警,并保留聊天記錄、語音信息等證據,方便警方破案。過分便宜背后往往都是陷阱!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