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這是桂銘駿寫在書桌上的一句話。來自合肥一六八中學的桂銘駿今年高考取得了文科633分的成績,超過一本分數線73分,目前他已經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錄取。高二時父親因病離世,母親獨自一人承擔起家庭重任,桂銘駿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幸運的是,他挺過了人生中的那段變故,在遭受打擊短暫“跌倒”后調整了心態,站起來重新出發。高考結束后的這個暑假,他在家看一些法學專業的書籍,也憧憬著自己的大學生活。
桂銘駿在家學習。
父親突然離世,母親擔起家庭重任
2019年10月的一天,剛結束周末回到學校的桂銘駿正在教室里上課,就被匆匆趕來的姨媽接回了家。一路上,桂銘駿問姨媽發生了什么事,但姨媽卻一直沉默不語。
“我的心里就覺得可能不是什么好事。”第二天一早,桂銘駿被媽媽帶到了醫院,看見躺在病床上的爸爸,他明白了一切——原來正在單位上班的父親,突然腦干出血,被送進了醫院。
2020年初,父親的去世使這個本來幸福美滿的家庭陷入了困頓。桂銘駿的媽媽李玲一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她靠著賣家具來維持生計。每個月四千塊錢左右的收入,對于這個上有老下有小,還要還貸款的家庭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主要是現在只有我一個人上班,確實有點難處。”李玲說。
“他去世對我打擊很大,家里的頂梁柱沒了。”提起丈夫時,李玲情緒有些低落,丈夫走后,她一個人頂著生活的壓力,為了不影響兒子學習,她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兒子面前保持著樂觀,“我得堅強呀,如果整天哭哭啼啼的,小孩看到了會更傷心難過。”
身體一向硬朗的父親突然倒下,桂銘駿有些難以接受。“他當時說‘我怎么想也想不到我爸會倒下,星期天的時候我們倆還在說話,他當時那么好好的一個人’。”李玲告訴記者,桂銘駿當時學習的時候靜不下心來,一直想著爸爸。
挺過人生變故,全力備戰高考
由于家庭的變故,桂銘駿的學習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響,學習成績有些下滑,但是在老師的陪伴疏導和同學的幫助下,他慢慢地找回了之前的學習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他成績一直很不錯,經常考班級前十名,平時學習態度特別好。”桂銘駿的班主任汪老師說,但是父親的事情對桂銘駿的影響很大,很長時間桂銘駿的學習情緒都很低,被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后狀態才調整過來。“桂銘駿家離學校比較遠,他雙休日很少回家,都是留在學校學習,有時候一個月才回去一次。”
李玲告訴記者,桂銘駿從小學習就很自覺,不需要家里操心他學習方面的事。“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平常放假回家了也沒出去玩,就把自己關進房間里學習。”桂銘駿也有自己的學習節奏,學累了就看看手機休息一會兒,放松腦子,然后再接著學。
桂銘駿高中三年都住在學校,每天六點起床,十一點半熄燈睡覺,“不打時間戰”、“不打疲勞戰”是他學習的秘籍。“努力這方面我問心無愧,但我主張效率,不堆砌時間,該放松的時候就不學習,該學習的時候絕不開小差。”桂銘駿說,他覺得題目是用來開闊眼界和磨練技能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自己獨有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一般很少‘問’老師問題,大多數是和老師探討,還經常提出一些解題的新方法。”
報考法學專業,源于心中正義
高考成績出來后,桂銘駿最想分享成績的人就是爸爸。成績出來后,桂銘駿就和媽媽去爸爸的墓地前將自己的成績告訴他。在桂銘駿的印象中,爸爸雖然平時話不多,但卻溫柔善良,在對自己的教育上寬嚴并濟,“這次高考的成績也算是爸爸的一種告慰吧。”
高考結束后,這個暑假桂銘駿也沒有放松下來,而是在阜陽老家看一些法律相關的書、預習大學課程,在家里做起了英語四六級練習題。桂銘駿對自己要求比較高,他想利用暑假時間做好上大學的準備,想要在大學里更努力一點。
桂銘駿說對于法律的喜歡,源于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無意間看到了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的節目,感到非常的有意思,就一直看了下去,當時就萌生了一種樸素的正義感,“我還喜歡看羅翔老師的法考視頻,高中閑暇時也會看,他所傳遞的正義觀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被問到以后的規劃時,桂銘駿有些期待,“具體的打算還沒考慮好,但未來想為中國的法律建設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張俊田 楊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余康生
編輯:王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