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心有陽光,必有遠方。7月22日下午,大皖·陽光助學直通車開進黃山市祁門縣,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志愿服務隊新安晚報“新安幫幫團”志愿服務分隊的記者們頂著烈日與高溫,走進第二站祁門縣第一中學,走進困難學生家中,與當地陽光學子們進行現場面對面交流,分享他們即將邁入大學的喜悅心情,聆聽他們的勵志學習故事。
大皖·陽光助學助學直通車報名現場。
祁門縣位于黃山市西部,層巒疊嶂。7月22日上午,新安晚報記者們從合肥出發,沿著京臺高速,一路向南,驅車300多公里,歷經4個多小時,到達祁門一中。這所安徽省示范高中,已經有80多年的辦學歷史,歷年來,向很多大學輸出了眾多優秀學子,尤其是近幾年,高考成績穩步提升,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今年,該校有畢業生考入了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優秀學府。
14年愛心相約,14年初心不變。2021年,是新安晚報陽光助學活動開啟的第十四個年頭,每年盛夏,“陽光助學”的光芒就會灑滿江淮大地,我們每年從全省各地遴選出100名優秀勵志陽光學子,用他們勤奮苦學的態度,困苦卻堅強的精神,激勵、感動著更多的在讀學子與普通市民。
在祁門一中校內,“大皖·陽光助學”現場接受學子們咨詢與報名。每名陽光學子的背后,也都有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有一名學生高考后,為了補貼家用,能夠自己攢錢給母親買一部手機,當起了外賣小哥。他送外賣時不慎摔傷,胳膊和腿上露出的傷口血跡可見,但一天能賺60多元的喜悅讓他忘記了疼痛。有一名學生從小到大都是盲人母親的“眼睛”,母親看不見,但他帶著母親走遍村莊,走過溪流,走到縣城,還想著以后能繼續帶著母親走進合肥,去聽更多的聲音,去感受更美好的世界。有學生未能親至現場,則有勞母親前往學校,為自己報名,爭取一次助學的機會……
在7月22日直通車報名現場,有一位特殊的報名人,她是祁門一中周美婷的母親。“女兒去合肥打暑期工了,在一個超市上晚班當收銀員,一個月能掙3500塊錢。”周母告訴記者,2019年,丈夫去世后,家里靠她一個人務農與工地打工操持,其還有一個大女兒患有精神分裂癥,小女兒今年參加高考,有可能被黃山學院錄取。
“女兒很懂事,家里的情況,她也清楚,跟她說說后,她也愿意到外面去打工賺點生活費、學費。”周母說,一開始女兒是與自己一起在工地上干活,后來,經介紹,到合肥一家超市當收銀員,可以賺的多一點。女兒排班在晚班,從下午一直站到晚上11點。“有時候也聽她喊累,但是讓她回家,她不干,還想堅持干下去。”想起女兒,周母眼角濕潤,聲音哽咽。
當天下午,祁門一中副校長江瑞忠也至現場鼓勵學子們,高中畢業不是終點,進入大學只是起點,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家庭狀況如何,都應該保持陽光心態,繼續努力學習。而更應該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學成之后,感恩回報社會。
多年寒窗,今朝題名;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大皖·陽光助學”點亮大學夢想,愛心綿長,溫暖的故事也會一直延續下去。
陽光助學直通車走進祁門一中。
母女相依為命,但對未來充滿信心
人物一:小然(化名)
分數:理科534分
錄取院校:安徽農業大學
10歲之前,小然(化名)的童年是彩色的。她的父親是工地上的一名漆匠,盡管收入不算高,但是他在工地上拼命干活,讓務農的妻子能夠安心地陪伴女兒,不會為生活擔憂。然而在小然10歲那年,一場意外奪去了父親的生命,改變了家里的面貌,也讓她的童年很長時間陷入灰暗。為了能供養女兒,身高1.56米,體重約100斤的母親走到工地挑水泥,每天早出晚歸,常常累得腰酸背痛。
“媽媽每天4、5點鐘就要起床,6點就要到工地上挑水泥,有時下午5、6點回來,有時晚上7點多才能回來。”小然說,那時她就一個人待在家里,中午也是自己燒飯做菜填飽肚子,“那時我都是自己一個人,所以一般我會在學校里待長一段時間,自己看書寫作業,晚上再做好飯菜等媽媽回家。”
小然說,媽媽在工地挑過水泥,當過打磨工人,有時有活干,有時找不到活,所以收入并不穩定。這些年因為過度勞累,媽媽的頸椎和腰也都落下病根,她看著很心疼,“媽媽很辛苦,但是卻總是想保護我,不想讓我受苦,說一定要好好讀書。”
從小,小然比同齡的孩子懂事。她在校學習認真,媽媽不用擔心;在家燒飯做菜,照顧媽媽生活。今年高考,小然考取了理科534分,被安徽農業大學錄取。她說,會繼續努力,暫時的困難壓不跨心中的夢想,以后要讓媽媽過上好生活,未來一定更美好。
暑假兼職外賣騎手,想為母親換一個手機
人物二:吳軒
分數:理科449分
錄取院校:亳州學院(待錄取)
吳軒個頭不大,還瘦瘦的,看著很斯文。7月22日,記者見到他時,不經意發現其胳膊處有一塊明顯擦傷。在細聊之下,才知道,原來填完高考志愿后,他就開始了暑期工生活,兼職送外賣,頭一天晚上接單時,因為天黑,不小心騎電動車摔了一跤,而膝蓋手掌上還有多處擦傷。
吳軒打暑期工送外賣時,不慎摔傷。
吳軒告訴記者,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外出打工后,他還曾長年寄住在親戚家,靠親戚照料長大。
“母親的手機用了很多年了,現在很卡,不好用,想給她買一部手機。”吳軒說,自己暑期送外賣,就是希望攢錢給母親買一部新手機。吳軒每天早上9點開始工作,一直接單到晚上11點,一天下來,可以接20單左右,能夠賺個六七十元。
7月21日晚上臨近12點,吳軒準備休息了,但是發現忘了在外賣平臺上打卡,于是又上線,沒想到平臺又給派送了2單,吳軒只得半夜騎著電動車出門。“那兩單路途有點遠,但還好是順路方向,來回花了40分鐘才到家。”
也是在回程途中,因為天黑,吳軒沒能注意,路面上有一塊鋼板,他的電動車不小心軋到鋼板邊緣,車身不穩,重重摔到了地上。膝蓋、胳膊肘、左手都擦傷了。第二天,吳軒休假一天,去醫院簡單處理了一下傷口。“不怎么疼,還是很幸運的,沒有摔到骨頭,也不會耽誤送外賣。”
今年高考,吳軒考了理科449分,但他有些懊惱,認為自己沒有考好。
吳軒報了幾所省內二本院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應用統計學等,他覺得最有可能被亳州學院錄取。
對于未來,他表示,母親的心愿是希望他能夠當一名人民教師或醫生,這樣的職業相對穩定一些,但吳軒的想法卻有些不一樣,“如果哪個工作未來能夠給母親提供更好的生活,我就選哪個。”
感念愛心人士資助,未來繼續好好學習
人物三:方君國
分數:理科507分 學校:安徽工程大學
來自黃山祁門縣柏溪鄉的方君國剛剛查詢到自己的高考錄取結果,他以超出理科一本線19分的成績被安徽工程大學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錄取。他的父親幼時被蛇咬傷而留下腳部殘疾,母親有智力障礙,一家人的生活都依賴于父親在工地打工。雖然沒發揮出理想的成績,對于這個艱難生活的家庭來講,孩子考入一本大學仍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方君國告訴記者,他的父親今年55歲,小時候腳部被蛇咬傷而留下殘疾。父親是家里的頂梁柱,每天早上6點就要去縣城里的工地上干活,一直到晚上6點才回來,家里的經濟負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從初中開始,他就選擇了住校。被問及生活情況的時候,方君國回答,“能吃飽就行”。這些年,方君國一直對于對于幫助他的人懷揣感恩,“從小到大有很多幫助過我的叔叔阿姨,幾百上千的捐助我,我很感激他們。”
方君國的班主任邱老師告訴記者,這個小孩家里特別困難,但在學習上卻特別認真,“他在一定程度上講,其實可以考的更理想。”方君國坦言,自己考試的時候壓力還是挺大的,看到旁邊有位同學寫的特別快,“心里有點急躁。”如今,方君國已經被安徽工程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錄取,他告訴記者,自己最想學的專業與數學有關的專業,這也是高中階段他最擅長的學科,不管怎樣先進去,“我也查了轉專業相關的規定,反正未來都要好好學習。”
張真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陳牧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