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6月12日,在淮南市田家庵區龍湖匯景小區內,65歲的馮賀臣邊騎著三輪車,邊吆喝著“磨刀”,居民李大姐聽到吆喝聲從樓上窗戶探出頭,隨后拿著菜刀下樓磨刀。
邊騎車邊吆喝著“磨刀”。
馮賀臣老家在河南漯河,他16歲時開始學木工,那時學木工手藝是從磨刀學起。“很多木工工具是帶刀的,刀口不鋒利,做起活來就不順手。”馮賀臣說,磨刀很講究,不是隨便就磨一下,磨出鋒利的刀口是要掌握角度的。16歲那年,他學會了磨刀后,跟著師傅又學會了木工手藝,憑著這手藝,幾十年來,已走遍大半個中國,還憑著這手藝,把兩個兒子拉扯大,并且都上了大學。
磨刀師傅如今在社區里很難看到。
馮賀臣說起兩個兒子,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兩個兒子很爭氣,大學畢業后都來到了淮南,一個做了醫生,一個在鐵路上工作。”馮賀臣說,兒子很孝順,看著他年齡大了,就讓他跟著到淮南來生活,他覺得跟著孩子生活可以,但不能只在家吃閑飯,自己也要出來掙點錢補貼家用。
磨刀老手藝又在社區出現。
去年,馮賀臣決定重拾老手藝,給人磨刀。他給自己做了一個長條木凳,上面放著粗砂輪和細刀石,每天駕著三輪車走街竄巷給人磨刀。
“磨一把菜刀5塊錢,一天能掙幾十塊錢,雖然掙的不多,但夠自己吃飯了,每天這樣出來跑跑,也全當鍛煉身體了。”馮賀臣邊說邊磨著手中的菜刀,他先用粗砂輪磨刀,然后用細刀石磨刀。
磨好的刀看刀刃是一條黑線。
“只要掌握好角度,磨一把菜刀用不了多少時間,刀磨好后看刀刃是一條黑線,看不到白色的反光。”馮賀臣說話間,李大姐的菜刀就磨好。
“你是用微信還是支付寶收錢?”李大姐拿出手機準備付錢,馮賀臣一臉尷尬說自己不會用,他只收現金,李大姐只好回家拿了5元錢付給馮賀臣。
因為不會用手機收錢,他每磨一把刀都收取現金。
“磨刀的手藝人在30年前常見,現在都市中已很難見到了。”李大姐說,自己家的菜刀其實還能用,就是聽到馮師傅吆喝“磨刀”聲音,讓她想起從前的那些手藝人,感覺很親切,所以就找馮師傅把家中的菜刀給磨了一下。
每天騎車到各個社區里磨刀全當鍛煉身體。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攝影報道
編輯:宋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