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中國警察網消息,“我那么聰明的一個人,怎么會被騙呢?刷流水時我也沒把錢轉給對方,銀行卡里的錢突然就沒有了,這回真是給我上了一課!真是太感謝你了……”5月27日下午6時多,看到銀行卡的9萬元又回來了,市民張先生握著馬鞍山市公安局雨山分局佳山派出所副所長周韜的手再三表示感謝。
張先生是個生意人,最近手頭資金有點周轉不靈。當天,在網上看到一則利率較低的貸款廣告后,張先生立馬跟對方取得聯系,并互加了微信。得知張先生需要貸款30萬元后,一名自稱“客服”的人給張先生發來一份借款合同,讓其打印出來填寫好后簽名拍照再發過去。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按照相關要求,張先生很快將個人信息填寫好并發給了“客服”。
就這樣,原本想通過貸款解燃眉之急的張先生,慢慢掉入騙子設計好的圈套。將借款合同發給對方不久,張先生的手機上就收到某銀行發來的短信,稱其要開通賬戶需用手機綁定一下。打著貸款需要做流水的幌子,在“客服”一陣忽悠之下,張先生將收到的驗證碼發了過去。隨后,張先生就收到開戶成功的短信。不過,接下來讓張先生沒想到的是,他的手機上接連收到短信,短信顯示他在借款合同上填寫的那張工商銀行卡內的9萬元分多次被轉出。
“我們只是做流水,錢會還給你的。”幸運的是,張先生警惕性較高,聽“客服”這么一說,他還是覺得情況有些不對勁,立馬報了警。后來,為了博取張先生信任,“客服”依然打著做流水的幌子,將一筆18500元轉入張先生工商銀行卡號讓其轉入指定賬戶,而此時,張先生已來到派出所跟派出所副所長周韜在一起。
“這是典型的電信詐騙,千萬不要再進行操作了。”了解相關情況,通過與銀行工作人員聯系,周韜很快查到張先生損失的9萬元被轉入到他新開的某銀行網絡賬戶里。在周韜的指導下,張先生在手機上下載了該銀行APP,發現賬戶里還有71500元。隨后,張先生將這筆錢轉入到工商銀行,加上之前“客服”轉入的18500元,9萬元一分不少。
據周韜介紹,網絡賬戶不是到銀行前臺實名認證的賬戶,只能在自己名下銀行卡之間轉賬。“張先生一開始都不知道自己開通了網絡賬戶,還好張先生反應比較及時,發現錢不見了第一時間選擇報警,這才避免了損失。”
在此,警方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們,辦理貸款要選擇正規金融機構,不要輕信網絡上發布的貸款信息,更不要被“無息”、“低息”等所誘惑,防止上當受騙。此外,銀行卡賬號、密碼、驗證碼等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不能泄露,更不能隨意提供給陌生人。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