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 近日,《黃山市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明確到“十四五”末,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應改盡改;有條件的區、縣,力爭完成2005年底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十四五”期間,全 市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4個以上。
將老舊小區改造與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有機更新、城市生態保護與修復相結合。以小區設施改造、環境優化、服務提升為重點,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注重維護城市傳統特色風貌,提升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保護利用水平。其中,重點改造建成于2000年底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老舊缺失、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城鎮住宅小區(包括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干部住宅小區)。已實施基礎類改造的小區,可在改造內容不重復的前提下,對房屋、小區環境和配套設施 等進行改造完善和提升,提高小區品質。支持對小區內危險房屋進行治理。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在重點改造小區應改盡改前提下,提前對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嚴禁借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之名變相進行房地產開發。
對城鎮老舊小區,按基礎類、完善類、提升類,合理確定改造內容:
基礎類。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內容,主要是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以及小區內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等。其中,改造提 升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包括改造提升小區內部及與小區聯系的供水、排水、供電、弱電、道路、供氣、供熱、消防、安防、生活垃圾分類、移動通信等基礎設施,以及 光纖入戶、架空線規整(入地)等。
完善類。為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的內容,主要是環境及配 套設施改造建設、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其中,改造建 設環境及配套設施包括拆除違法建設,整治小區及周邊綠化、照明等環境,改造或 建設小區及周邊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庫(場)、電動自行車及汽車充電設 施、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文化休閑設施、體育健身設施、物業用房等配套設 施。
提升類。為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立足小區及周邊實際條件 積極推進的內容,主要是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及其智慧化改造,包括改造或建設小區及周邊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衛生體育等公共衛生體育設施、幼兒園等教育設 施、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設施,以及養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潔、便民市場、便 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
深入挖掘小區、片區內空間資源,整合周邊零星碎片化土地,利用包括原單位的空置 房屋、體育設施、活動場所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在老舊小區內及周邊健全社區養 老、托幼、醫療、停車場、體育健身、文化、應急救援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周界防 護等智能感知設施,完善家政、助餐、便民市場、便利店等社會服務設施。
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在改造內容、方式等方面協商達成共識,優先考慮居民改造意愿強、參與積極性高的小區,制定初步改造方案。
提倡實施連片改造。老舊小區改造區域劃分要對接城市規劃和控制性詳 規,梳理老舊小區及周邊資源,通過拆除違建、打通圍墻、暢通微循環、設施共建 共享等方式,將片區內有共同改造需求的獨棟、零星、分散樓房進行歸并整合。鼓勵對片區內距離相近或相連的老舊小區打破空間分割,拆除圍墻等障礙物,拓展公共空間,整合共享公共資源,實施集中連片整體改造。
可在有條件的老舊小區內新建、改擴建用于公共服務的經營性設施,如整合廣告資源、停車收費等公共資源, 增強老舊小區自身造血功能,通過未來收益平衡老舊小區改造支出。
鼓勵擬改造老舊小區與城市建設、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等項目捆綁打包,進行跨片區組合改造。連片改造應注重維護城市傳統風貌特色、地域特征和傳統街巷肌理,創新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風貌建筑保護利用方式,加強古樹名木和現有綠化成果保護。
加快實施海綿城市建設,提高小區雨水積存和蓄滯能力。開展危險房屋整治。房屋所有人對經鑒定的危險房屋,必須按照鑒定機 構的處理建議,及時加固或修繕處理。鑒定為D級的危房,需要通過棚戶區改造方式 消除安全隱患的,按照城市棚戶區改造政策,優先納入棚戶區改造計劃;對未納入 棚戶區改造計劃的,由當地政府組織實施危舊房改造。
方案明確,在不違反規劃且征得居民 同意的前提下,允許利用小區及周邊存量土地建設各類環境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 施,對利用小區內空地、荒地及拆除違法建設、拆危騰空土地加裝電梯或建設配套設施的,可不增收土地價款。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涉及利用閑置用房等存量房屋建設 各類公共服務設施的,可在一定年期內暫不辦理變更用地主體和土地使用性質手 續。增設服務設施需要辦理不動產登記的,不動產登記機構應依法積極予以辦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吳永泉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