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5日, 一場以大地為舞臺,以自然生態為背景的萬澗首屆“振興鄉村夢,幸福萬澗年”村晚在線上舉行,舞蹈、戲曲、歌唱、詩朗誦,形式多樣的節目輪番上演,吸引了許多市民網上觀看古村落慢生活的風采。
萬澗首屆“振興鄉村夢,幸福萬澗年”村晚在線上舉行
一幢幢粉墻黛瓦,翹角飛檐的民居,依偎在蒼翠欲滴的大山懷抱,清澈透明的山泉水從村頭流淌到村尾……走進潛山市龍潭鄉萬澗村,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涵交相輝映所散發出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散落著繁星點點古村落,至今仍保留著400多年歷史的楊家老屋、楊家祠堂、楊家花屋等古建筑。
潛山市萬澗村
“養女不給萬山澗,來不見太陽去不見天,雜糧苦菜餐餐有,一餐豬肉到年邊。”這是從前萬澗村的寫照。2018年5月,潛山市被列入安徽省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示范試點,同年12月,該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選派代表駐村,協調指導傳統村落開發保護工作。萬澗村成立潛山回味鄉愁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推動下,楊家花屋打造成集餐飲、會議、住宿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游客接待中心,楊家大屋改造成兒童圖書館—“螢螢書屋”,楊家老屋改造成展示萬澗村農耕文化的民俗博物館,芮家老屋改造成村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活動中心。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雞鳴狗吠、炊煙裊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個原汁原味的古村落,一派歸園田居的真實寫照,恍若世外桃源,滿足了每個人心中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城市里忙碌的人們有了“深呼吸、歇歇腳”的好去處,“農村變景區、田園變公園、民居變客房”,讓鄉村振興有了新載體,按下了發展的“快捷鍵”。
張澤勝 程西林 陶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編輯:唐恒鋼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