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今年50歲的張虹是六安市裕安區城南鎮梅花村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未曾生育的她收養了一個女孩,辛苦撫養長大并培養成才。期間,在丈夫二弟及弟媳意外離世后,她不顧他人勸阻,義無反顧地收養了侄兒侄女,供其讀書、教其做人。此后還收留弱智的小叔子,照料其生活。不僅如此,歷經苦難的她還無怨無悔地贍養患老年癡呆癥、后來又臥病在床的婆婆,給予無微不至地精心照料,贏得了鄉鄰廣泛贊譽。2019年,張虹被授予梅花村“身邊好人”和裕安區城南鎮“城南好人”光榮稱號。
那么,作為普通家庭主婦的張虹究竟有著怎樣平凡且偉大的孝老愛親故事呢?請看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的詳細報道——
不嫌窮,婚后分巨債
1990年,年輕的張虹經人介紹與她的愛人程克明相識,媒人在介紹程克明家庭情況時對她說:“男家雖然不是太富裕,但小伙子憨厚老實,勤勞能吃苦,將來不少一碗飯吃”。言外之意就是:小伙子人不錯,就是家里有點窮。當她第一次來到程克明家時才發現,一家五口人,只住著三間低矮破舊的土草房,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家俱,連床上的被子都是借堂嫂家的。在當時情況下,窮是普遍現象,她根本沒放在心里。經過兩年相處,她覺得小伙子確實不錯,不但心地善良,勤勞肯干,還很會關心體貼人。于是他們于1992年10月申領了結婚證。
“那時候的小夫妻和現在的小夫妻境遇不能比,他們分到了為他們結婚而建的一間半土墻瓦頂的房子、一張床、一口鍋和幾雙碗筷,他們還分到了2000余元的債務?!敝槿苏f,2000塊錢在現如今看來,可能不算是什么大數目,可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 2000塊那可就是個天文數字了。就算夫妻倆不吃不喝,一天不落地到工地干苦力,一年也攢不到1000塊??!2000塊錢的債務要還到猴年馬月啊?但她沒有跟公婆吵鬧,因為她知道,程克明的二個弟弟都還沒有成家,父母年齡也漸漸大了,怎么能讓父母幫著還債呢?于是她默默地承擔了這筆債務。
為了還債,夫妻倆除了侍弄家里的一畝多責任田外,沒白天沒黑夜地到六安市內打工。那時候家里窮買不起自行車,每天都是早晨四五點鐘起床,洗漱、做早飯、干家務,吃過飯還要帶上一份作為午餐,然后步行十幾里到工地干活。晚上再步行十幾里地走回來,等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七八點了。然后開始做飯、吃飯、洗衣服,每天晚上都要到十一二點鐘才能休息。就這樣繁忙而充實地過了一年。
養幼女,不言苦的愛
時間到了1993年的仲夏,夫妻倆忙完家務剛上床準備休息,突然聽到門外有孩子的哭聲,她打開門發現,不知是誰把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放在她家門口,張虹解開襁褓一看,原來是個女孩。
怎么辦?家里的負債還沒有還清,如果收養了這個女孩,那就意味著她自己就不能再出去打工了,如果不出去打工,家里的債又怎么還呢?正在她左右為難的時候,襁褓里的女嬰突然又放聲大哭起來,一雙稚嫩的小手伸向空中亂抓。頓時母性的本能占據了她的心頭,就在那一瞬間,她決定收養這個女孩。
現實是殘酷的,原有的負債還沒有還清,現在又添人進口,買奶粉、添衣服、看醫生,撫養一個嬰兒是需要一大筆開支的,怎么辦呢?她跟愛人商量——白天讓丈夫還是正常到工地去干活,她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晚上丈夫回家帶孩子,她找了一家上夜班的服裝廠,一干就是一個通宵夜,她從不叫苦……就這樣,夫妻倆晝夜輪流,不分白天黑夜勤奮工作,幾年下來,終于還清了債務。
雖然無債一身輕,但他們并沒有就此停步不前,而是制定了更高的奮斗目標,他們暗下決心不僅要專心致志地把女兒撫養長大,還要把她培養成材,更要為她構筑一個溫馨的小家園。
于是,夫妻倆人不卸甲,馬不解鞍,繼續前進。又經過幾年的奮斗,2000年他們建起了三間磚混結構的正房和兩間廚房,并進行了適當的裝修,添置了嶄新的家具家電,一家三口搬進了新房。
此后,女兒的學習也一路順風順水,煩心的日子總算是過去了。
遭變故,義肩挑千鈞
可是,時間到了2009年6月,突然晴天霹靂,傳來一個噩耗,徹底打亂了夫妻倆的生活——程克明的二弟程軍意外溺水身亡!
由于家窮,程軍直到1999年32歲時,才經人介紹與一個聾啞人結婚,婚后生育一兒一女,一家四口生計,全靠二弟一人打工維持,現在二弟意外溺水身亡無異于天塌山崩,大廈將傾。
張虹和丈夫面對的不是一般的難題——侄女8歲,侄兒4歲,二弟媳又是一個聾啞人沒有撫養一雙年幼的兒女的能力,加之公公早已過世,婆婆患有老年癡呆癥需要照顧,而程克明的三弟有點弱智,至今仍沒有結婚,更沒有照顧侄男侄女的能力!
面對難題,心地善良的張虹和丈夫并沒有退縮,而是用自己長嫂的寬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幫助照顧侄兒侄女的責任。
由于張虹家新建的房子離二弟媳家約有500米,她每天再忙都要抽時間到二弟媳家去,看看孩子們要不要添置什么東西?有沒有生???還要幫助輔導孩子作業……日復一日,侄兒侄女在她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地成長著。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轉眼到了2012年,災難再一次降臨到這個原本就不幸的大家庭——二弟媳又因病不治撒手人寰,留下了一對孤兒。
在辦理完弟媳的喪事后,張虹和丈夫就直接把侄兒侄女接到自己家里與自己同吃同住。當時村里跟鎮民政辦聯系準備把兩個小孤兒送到鎮第二敬老院去寄養??蓮埡鐓s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決不放棄他們不管。”
就這樣,張虹把撫養一對孤兒的重擔挑上自己的肩頭。
教育難,淚盡甘甜來
由于二弟去世早,二弟媳又是聾啞人,侄兒小陽(化名)缺乏應有的管束,一次他把家里準備用于他姐弟倆買衣服的三百塊錢偷偷地拿到游戲廳打游戲玩掉了。等張虹弄清楚事情經過后,回到家把侄兒揍了一頓。她含淚對侄兒說:“其實大媽不想打你,你父母現在不在了,我不一定能把你姐弟倆培養成材,但我一定要把你們培養成人,不然我對不起你們死去的父母?!?/p>
事后,張虹又心疼地暗地流了很長時間的眼淚,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體罰孩子。
由于侄兒小陽不僅壞毛病多,而且學習成績也差,老師上課時他總喜歡亂講話,影響其他學生。一次家長會上,班主任老師說:“小陽家長,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自己家孩子破罐子破摔也就算了,還影響其他學生,站起來讓大家好好看看!”
“當上百雙學生和家長眼光齊刷刷地掃過來時,我覺得臉上有無數根針在扎,大腦一片空白,我只能把頭深深地埋進自己胸前?!睆埡缁氐郊?,她再也忍耐不住,委屈的淚水奪框而出,一粒米也吃不下去。
直到家里人快吃完飯的時候,只見侄兒小陽端著一碗飯來到張虹跟前,撲通一聲跪在地上說:“大媽,我以后上課再也不亂講話了,你吃飯吧!”她的淚水流得更兇了,她一把拉起侄兒,語重心長地說:“陽陽,大媽接送你們姐弟兩個上下學、還要照顧你奶奶、做家務,多么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大媽爭口氣??!”。
自此以后,小陽確實改變了不少,上課認真聽講,不再做小動作,也不再亂講話,學習成績也在不斷提高,很快就排全班前五名了。
感天恩,精心侍婆母
孩子們的學習總算走上了正軌,張虹按理也該歇口氣了??墒?,不幸又接踵而至——她婆婆的病突然加重了。
2013年4月,她家房屋拆遷時,為了照顧患老年癡呆癥的婆婆,她租了一套120多平方的房子,把病越來越重的婆婆和小叔子都接到家一起生活。隨著病情的加重,婆婆經常在家里隨地大小便,從來沒有別人幫忙,都是她一個人打掃。
時間到了2017年6月,婆婆因腦中風全身癱瘓,臥床不起,大小便都在床。她除了要照顧孩子上下學,給全家做飯洗衣,還要給婆婆喂飯喂藥,端屎端尿,擦洗身子,尤其是夏天溫度高,婆婆身上氣味重,她就增加換洗的次數,盡量保持婆婆身體清爽。一日三餐,都是她先喂過婆婆后她才吃。
就這樣,張虹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精心服侍著,從來沒有一句怨言,也從來沒有把婆婆當成一種負擔,就象親生女兒一樣照顧著婆婆的生活,從來沒有放棄婆婆不管,精心服侍婆婆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結婚二十多年來,由于過度勞累和操持家務,張虹患上了高血壓和心臟病,身體瘦弱,走路走得快點就心慌難受喘不過氣來,她看上去比同齡人要大上好幾歲。
“你們家六七口人,沒有一個跟你有血源關系,你為了這一大家子把自己身體搞成這樣,你不后悔嗎?”女房東了解了她家的情況后關心地問道。張虹說:“我這個人心腸軟,見不得別人受罪,既然是一家人,就不要計較付出的多少,我覺得我過得很踏實,我一點都不后悔!”
金不換,生活翻新篇
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2018年12月底,侄子小陽所在學校組織學生到合肥去接受紅色教育,小陽把他大媽平時給吃早點的錢節省下來,悄悄地為他大媽買了一條紅圍巾,當張虹生日的那天,他雙手捧著一條疊得整整齊齊的紅圍巾,對著大媽恭恭敬敬地說:“大媽,您辛苦了,祝您生日快樂!”
50年了,還從來沒有人給她過過生日,沒想到第一次給自己過生日的是侄兒!
面對此情此景,張虹的淚水再次不聽使喚,奪眶而出。這可是感動、激動的淚水?。∷械膭诶?、辛苦、委屈都隨著這幸福的淚水化作一縷渺渺云煙隨風蒸騰了。她感到一種成就感、幸福感。她收獲了人生最大的滿足,那就是理解和回報!
現在,張虹一家在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幫扶下,通過自身不懈努力,終于2018年摘掉了貧戶的帽子,與全國人民一起步入了小康大道。她家里的房屋回遷了,裝修后居住舒適;女兒大學畢業,當上了光榮的人民教師;侄女已經讀高三,即將邁進大學校園,侄兒在初中讀書,成績優異——一家人幸福美滿。
汪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竇祖軍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