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豐縣羅塘鄉徐廟社區,仁義夫妻李建海、楊傳萍的事跡家喻戶曉,他們18年來無怨無悔養育侄兒侄女視如己出,悉心照料癱瘓在床的老人14載,義務照顧80多歲的五保戶叔叔,孝行義舉感動鄉鄰。
李建春夫婦與侄子(左一)和老叔(左二)合影。
患難突至,為侄兒侄女撐起一個家
2002年,李建海正值壯年的弟弟李濤,突患重病,耗盡家財仍無濟于事,沒多久就撒手人寰。弟妹因受不了打擊,沒過兩年就離家出走,留下了一歲多的兒子和5歲的女兒無人照料。
“孩子才這么小,我們不管誰管?總不能讓他們流落街頭!”沒有過多考慮,李建海和楊傳萍夫婦就將2個孩子接到了自己家,在他們看來,照顧2個孩子是自己的本分和責任。有人提議將孩子抱養給他人,但是李建海不同意,他說只要有自己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他們姐弟的。妻子楊傳萍也很支持他的決定:“血濃于水,不用商量也得我們來養活,苦一點累一點不算什么。”
其實,李建海家的經濟條件并不好,弟弟治病不僅耗盡家財還外欠五萬多元債務要還,母親2004年突發腦溢血造成半身不遂癱瘓在床時刻需要人照料,自己的女兒幼小尚需細心養育,再加上侄子、侄女,生活的壓力像一塊巨石壓在夫妻二人的肩上。但李建海楊傳萍夫婦并沒有退縮,沒有過多考慮就當起了侄子、侄女這2個孩子的“爸爸、媽媽”。原本不易的家庭不僅多了兩份碗筷,更是多了兩份責任、兩份擔當、兩份辛勞。
侄子李春揚幫大媽楊傳萍干家務。
無怨無悔,為贍老養小放棄生二胎
“最苦的時候是婆婆癱瘓以后的那幾年,三個小孩和一個癱瘓在床老人需要照顧,我都不知道當時是怎么扛過來的。”回憶起那幾年的往事,堅毅的楊傳萍還是忍不住紅了眼眶。
那幾年,李建海為了生計常年在外奔波,楊傳萍一個人不但包攬了家里全部的農活,還要伺候癱瘓在床的婆婆和養育三個孩子。“雖然很困難,但是承諾過的事,咬緊牙關也要挺下來。”就這樣,這個原本艱難的家在楊傳萍手上逐漸地變得溫馨幸福起來。
“這些年來,多虧了她,這個家才沒有散掉。最遺憾的是,沒有再要個孩子。” 李建海說,他們第一胎生的是個女兒,按照農村政策可以再生二胎,2004年妻子因勞累意外流產,之后為照顧一家老小,夫妻倆決定不再生二胎。楊傳萍說:“今后,侄兒侄女就是我們的親兒子女兒。”
李建海夫婦視侄兒侄女如己出,自己孩子吃啥穿啥,侄兒侄女就吃啥穿啥。受父母影響,李建海的女兒李姍姍對兩個弟弟妹妹也是格外照顧。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緊著弟弟妹妹們吃,弟弟妹妹在外受欺負了,李姍姍總是站出來替他們打抱不平……
夫妻二人合影。
苦盡甘來,幸福生活剛剛開始
陽光總在風雨后,昨日的苦,已成為一段幸福的記憶。現今,侄女和自己的女兒已出嫁成家,侄子李春揚正在上高職,馬上就要畢業走上社會,家里也于2014年被村里評為扶貧戶,享受到了一系列的扶貧政策,日子是越過越幸福。
“兩個孩子非常懂事,家里有什么活都主動干。跟我也很親,遇到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說。”楊傳萍告訴記者,讓她最感動和欣慰的是,去年暑假,侄子李春揚利用暑假打工賺的一千多元,偷偷給自己和丈夫購買禮物,以此感謝養育之恩,這讓她覺得這么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放假在家的侄子李春揚正在溫習功課。
“他們夫妻倆不僅撫養侄子侄女,悉心照顧癱瘓十幾年的婆婆直到去世,現在還主動承擔起照顧80多歲五保戶叔叔的責任,整個徐廟社區沒有不講他們好的。”羅塘鄉徐廟社區主任楊道春告訴記者,他們社區正大力宣傳李建海、楊傳萍夫婦的事跡,號召更多的村民向他們學習。
“這不算什么,都是我應該做的。”楊傳萍說,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婆婆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自己照顧起來也就是多花點時間和耐心。
“那幾年我一直在外干活,多虧老叔幫著照應家里,現在他老了,我這個侄子養他是應該的。”李建海說,老叔一輩子無兒無女,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們一家會一直照顧他,讓他安享晚年,為他養老送終。
采訪中,李建海、楊傳萍夫婦說的最多的就是“這是應該的”、“這沒有什么”,簡簡單單的話語中透露著他們樸實和善心,他們的孝行善舉也感染著越來越多的人。
戴磊 宋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