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未滿20 歲的小欣(化名)以“投資理財可以分紅”為名,詐騙前同事小玉(化名)5 萬余元。昨日,記者從蚌埠市公安局淮上分局刑偵一隊獲悉,嫌疑人小欣目前已被刑拘。
今年7 月,家住蚌埠市淮上區的小玉收到一條微信好友請求。通過請求后,她發現對方是前同事小欣。一陣寒暄之后,小欣問小玉是否有投資理財的想法。處于待業狀態的小玉跟著小欣進入到一個微信群里。在群里,小玉投資了一筆錢。后來,群“客服”告訴小玉,前期她投資的錢,現在有回報了,作為平臺的股東,每年需要繳納稅費,還差點錢,需要小玉墊付六千元。此外,“客服”以繳納工作押金、平臺團建以及保險費用等為由,讓小玉繼續墊付。小玉前前后后又向“客服”墊付了兩萬多元。盡管一直在投錢,但面對昔日的同事,小玉選擇了相信對方。
到后來,錢未賺到,小玉卻已為平臺墊付了五萬多元。此時,小玉開始覺得事情有點蹊蹺。小玉向小欣了解分紅事宜,但小欣始終顧左右而言他。最后,小欣索性將小玉的微信、電話拉黑,并踢出群。小玉再也聯系不上小欣,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今年11 月20 日,小玉來到淮上公安分局刑偵一隊報警。
值班民警根據小玉提供的信息,通過調取相關證據加以研判,明確了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根據身份信息,民警日前在鳳陽某地將小欣抓獲歸案。
經審查,所謂賺錢的平臺是小欣捏造出來的。平臺內的“客服”以及股東等,有的是小欣另外注冊微信號假冒的,有的是小欣捏造出的虛擬人物。小玉將錢財全部投入到小欣捏造的平臺后,還借了一些錢進行投資。在小玉投入五萬多元后,小欣得知她再也拿不出錢來了,又怕事情鬧大無法控制,于是玩起了失聯。
辦案民警了解到,小玉和小欣曾在一家電子廠工作,在一起上班近半年時間,后來小玉和小欣相繼離職,彼此也失去了聯絡。一次偶然的機會,待業在家的小欣用另一個微信號加了小玉為好友。聊天中,小欣萌生了詐騙小玉錢財的想法,于是設下“陷阱”。面對賺錢“誘惑”,小玉動了心,一步步上當受騙。
焦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