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一把芭蕉扇、一張老涼床……這些物件如今已不多見,在小輩眼里更是稀罕之物,特別是現(xiàn)在家家戶戶都開啟“空調(diào)模式”,這些物件就更難有“用武之地”。然而,每次見到它,總能讓人想起兒時的夏天,那些已經(jīng)遠去的酷暑。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xiàn)代社會科技成果給我們享受生活帶來更多的選擇,人們多了些舒適,卻也少了些樂趣……十幾年、二十幾年前,在那個空調(diào)并不普及的年代,人們是如何與酷暑 “過招”的呢?讓我們聽一聽兩位老人回憶夏日納涼的往事。
69歲的張春梅:一把芭蕉扇,夏日從不離手
對于69歲的張春梅來說,在家里還沒有空調(diào)的年代,一把芭蕉 扇就是最重要的納涼工具。 張春梅是安徽潛山人。上個世紀70年代,沒有空調(diào)的日子里, 夏天的晚上,一把芭蕉扇就是她每天的納涼用品。“這種扇子不僅 輕巧耐用,而且還可以用來扇走蚊蟲。”
張春梅說,夏天的晚上,大人們會在屋外乘涼,晚上起風(fēng)的時候會比較涼爽,等到夜深氣溫降下來了,再進屋睡覺。“但是孩子們睡覺早一點,其間我時不時拿著芭蕉扇進屋給孩子們扇扇風(fēng),同時把蚊子扇走。” 張春梅說,這種芭蕉扇價格不高,用起來很順手,即使是有損壞,也可以自己用針線手工縫補,在那些沒有空調(diào)的日子里,幾乎家家都會有幾把這樣的扇子。
除了這種芭蕉扇外,張春梅的家里還有一張涼席,是從她的上一輩傳下來的。這種涼席是用竹子編制而成,放在床上睡覺可以 起到很好的降溫作用。張春梅說,涼席長1.5米,寬1米,家里三個孩子都睡在這一張涼席上。
在張春梅的印象里,夏天白天在外工作的時候是最熱的。張春梅說,室外溫度高,在外面工作,只能戴著一頂草帽。雖然能夠遮陰,但是汗還是不停地流淌。“那個時候也沒有什么降溫防暑的食物。”張春梅說,夏天出門前,會在家里先泡上一大杯茶,每天在 外面干活,一大杯涼茶就是最好的解暑飲品。
上個世紀90年代,張春梅的家里買了第一臺電風(fēng)扇。張春梅 說,那時候的電風(fēng)扇不像現(xiàn)在這樣有很多功能,甚至沒有左右轉(zhuǎn)動的功能,只能對著一個方向吹,如果需要調(diào)整風(fēng)扇的角度,需要將整個電風(fēng)扇移個方向。“雖然電風(fēng)扇的功能不多,但是一家人卻很 高興。”
張春梅說,家里的孩子對這個新鮮物件都很喜歡,吃飯的時候都要站在電風(fēng)扇前面,特別是晚上洗完澡之后,一家人都會坐在 一起,享受著電風(fēng)扇帶來的涼意。 張春梅說,除了這臺電風(fēng)扇外,家里后來還買了一個吊扇, 專門放在床頂?shù)闹虚g位置。有了吊扇后,晚上睡覺的時候,將蚊 帳關(guān)起來也不會悶熱。雖然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安裝了空調(diào)、電風(fēng)扇等用品,但是在張春梅看來,一把芭蕉扇承載著幾代人對于夏天的回憶。
82歲的程月華:一張竹篾涼床,睡了二十多年
一張老涼床、一條濕毛巾......在程月華老人眼里,這就是夏日納涼、防暑降溫的必選項,哪樣都不能少。
程月華今年82歲,差不多六七年前,隨小兒子一家搬到桐城市城區(qū)居住。搬到城里時,程月華堅持把那張老涼床帶在身邊。
“這床質(zhì)量好著呢!都快三十年了,我們農(nóng)村一到夏天,它就派上用場 了,家家戶戶都有。”長兩米、寬一米,用粗大的竹篾片制成,濕毛巾擦拭一遍后觸感格外清涼。也許是年代遠久,或是祖輩幾代人汗水的浸滲,通體已變成褐紅透亮的顏色,留存著程月華家一代一代 的記憶。
“二十多年前,在農(nóng)村,我們家一開始住的是瓦房,羨慕村里有 樓房的人家,因為夏天的時候可以在樓頂乘涼睡覺,在南方農(nóng)村這就是夏天夜晚納涼的好地方。”程月華說,她家當時沒有樓房,每年 夏天的夜晚她的孫子孫女們都會在鄰居家的房頂乘涼睡覺。
吃過晚飯,洗完澡,大家三五成群拿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 扇子出來乘涼了,小孩或坐或躺在涼床上,大人們就在一旁,坐在 竹凳上自動擺成一排,場面頗為壯觀,時不時給小孩扇風(fēng)。為了防止蚊蟲叮咬,大人們還特意在地上點上幾塊蚊香......
“心靜自然涼。”這是程月華常對調(diào)皮的孫輩們說的話。夏日夜晚格外的長,田野草叢里的蛙聲一陣接著一陣,大人之間有拉不完的家常,小孩子一身使不完的勁,安逸舒適的節(jié)奏也讓燥熱的空放松了下來。
“白天的時候,是真的熱!”那個時候,農(nóng)村很少有人家安裝空調(diào),大多數(shù)是開著吊扇、搖扇,吹的也都是“火風(fēng)”。“我們都是把井里的水抽到水缸里,然后就在家門口、房子大堂里潑水,沒一會就感覺涼快一點。熱了就再潑水,一天得潑個七八次。”地里干活的 時候,就帶上濕毛巾裹在頭上,一方面為了防曬,一方面出汗了就直接可以擦拭。
除了“外治”,“內(nèi)服”自然也少不了,西瓜、冰棒、綠豆湯,夏日 降溫解渴的必備品。夏天的食材都是新鮮的,新收的稻子碾成米, 用自家的井水熬綠豆粥,綠豆也是新鮮的,熬出來的粥色是清爽的 淺綠;西瓜就直接扔進水缸里,泡涼的瓜正適合消暑解熱;酸甜酸 甜、芯瓤都是沙沙口感的西紅柿,自家地里種的菜瓜,都是不錯的 清涼選擇。
“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啊,哪都可以吹空調(diào),不用像我們那個年代想著法子去降溫。生活越來越好了!”程月華說道。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見習(xí)記者 余康生 記者 呂歡歡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