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25日上午,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黎陽老街的上街,挖掘機在繼續作業,除還留了幾幢老宅,老街痕跡基本消失。黎陽街上街的拆遷已基本完成。5月26日,屯溪區官方向記者反饋稱,黎陽上街拆遷之初,區里已經明確要求對拆下來的古建筑構件一律集中保護,用于今后的文化建設。
拆遷前。
多年前,黎陽老街的下街已提前拆除,結合保留的10多幢古建筑,打造成了一條新老元素結合的文旅街區。
屯溪老人有句話,叫“明清的屯溪,唐宋的黎陽。”早在公元208年,東漢時期,就設了犁陽縣(后改為黎陽),縣址就在現在黎陽。唐宋時期,黎陽已是商業街區,明清時,靠著新安江水運優勢,黎陽更是皖浙贛邊陲商業中心和新安江碼頭重鎮,商貿極度繁榮,形成了體量龐大的黎陽商住街區,留下無數的徽商故事和文化傳說。
拆遷前。
近年,黃山市結合棚戶區改造,決定將黎陽老街上街拆除,對其中的歷史建筑予以保留。拆遷,上街區域還有部分古建筑,與近現代房屋混雜,街道的古樸風貌較好。目前,黎陽街上街的拆遷已基本完成。5月25日,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在黎陽老街的現場看到,街區現代新式建筑已幾乎拆完(個別因故還沒拆),徽州老房也拆了一些。目前,黎陽街還保留6幢老房子沒拆。
行走拆遷現場,很多老建筑的條石構件特別多,散落在空曠廢墟,這兒一堆,那兒一堆,特別醒目,讓人感慨甚至心酸。這些條石、磚塊、門樓等,組成了黎陽古街,沉淀了無數的黎陽往事、無限輝煌。如今,黎陽已化為廢墟,唯有這些老石條等依稀見證黎陽往昔風采。隨著黎陽整條街道的拆完,原住民像鳥兒一樣飛散各處,黎陽人代代相傳的人文典故與往昔榮光也將逐漸遠去。
一位老宅的主人鄭延齡,78歲,馬上也要搬走。他說,從太爺爺開始,他家四代都住在黎陽,對這里很熟,感情也深。
5月25日,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結合市民及專家意見,和屯溪區多位負責人提出希望保護好已經挖走的街道老石板,保護好黎陽拆遷中的大量條石等古建筑構件等。 5月26日,屯溪區官方向記者反饋稱,黎陽上街拆遷之初,區里已經明確要求對拆下來的古建筑構件一律集中保護,用于今后的文化建設。目前,該區已經對此事再次強調并落實,這些老條石等構件馬上就搬到合適區域妥善保存。
據了解,黎陽上街的未來開發,或將和黎陽下街模式結合,通過文旅街區形式打造。
延伸閱讀:
黃山市中心城區的黎陽老街與屯溪老街隔江相望,走過老大橋是西鎮街,再往前過西鎮橋就是黎陽老街,老街全長約1200米,分上黎陽和下黎陽,10多年前還有200多幢歷史老宅及歷史人文遺存。原屯溪一中的學生公寓樓上首原有一座古路亭叫"新亭",是上下黎陽分界線。黎陽街兩側以前有不少巷弄,縱橫交錯,幽深古樸,有很多典故與傳說。 黎陽老人說,黎陽街其實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下街就是現在的黎陽in巷文旅街區,中街大概在文峰路到老屯溪一中周邊區域,上街在率水大橋下一塊。其中,上街主要部分消失最早。 2005年5月,黎陽老街區域綜合開發啟動,當時拆的是黎陽街下街部分,最終留下了10多幢古建筑并保留整修,融入新建筑,形成了現在的黎陽文旅新街。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