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秧禾春韭綠,大地換新裝。近期,泗縣丁湖鎮湯湖村的上百畝萵筍迎來了豐收。看著120 多畝萵筍,村民楊萬紅喜上眉梢,越干越有奔頭。
以前,湯湖村村民們以種植玉米、小麥等傳統作物為主,一年一收,辛苦不說,收入微薄。近年來在鎮政府支持引導下,該村逐漸形成了特色種植產業,并在附近村鎮小有名氣。每逢蔬菜上市,外地客商紛紛上門搶購,村民們足不出村便可擇價而售。
“只要收益好,一起努力,我相信我們村通過種植大戶帶頭,一定能夠穩定脫貧奔小康!”村民楊萬紅在五一假期收割了15 萬斤萵筍,收入大概9 萬元,看著120 多畝萵筍,他喜上眉梢,越干越有奔頭。“有時候也會存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但這些都是暫時的,我準備把萵筍收割打包放進冷庫,等行情好的時候再拿出來賣。”楊萬紅說,下一步他準備延長產業鏈條,發展罐頭加工業,更好地實現增收致富。
據該村書記湯士雷介紹,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進城打工,撂荒地越來越多,但這也為他們發展集約化、規模化特色農業提供了契機。今年,村里會繼續引導種植大戶返鄉創業,發展集體經濟,把閑置的土地和農村剩余勞動力充分用起來,同時和鎮里積極對接技術資源,努力讓村里的特色種植持續煥發活力。
賀微微 梁滿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