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訊 “兩層樓的小樓房裝修好后,今年過年就能在新房歡度佳節了。”11 月23 日,黃甲鎮楊頭村西灣組的許賢財說,是黨的扶貧好政策與扶貧干部的幫助,讓全家通過種植“桐城小花”茶葉走上脫貧致富路。
桐城小花,香飄萬里。如今的黃甲鎮楊頭村已是桐城小花茶葉的原產地和核心生產區。昔日貧困村,如今成樣板。楊頭村因地制宜,不僅讓茶葉成為楊頭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還獲得了安徽省第八批“一村一品”省級專業示范村的美譽。
合作社社長王忠平在茶園現場向大家做茶葉管理指導。
立足資源優勢,發展主導產業
楊頭村地處桐城市西北,是省級重點貧困村,桐城市最高峰——大徽尖坐落于楊頭村境內,海拔1057 米,全村平均海拔800 米,地處偏僻,山高嶺大,村民居住分散,自然資源貧乏,山場面積10500 畝,耕地面積828 余畝,人均耕地面積1.27畝,產業發展落后。
全村現有6 個村民組,651 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1 戶434人。2014 年底,楊頭村貧困發生率67%。
面對這一落后的經濟情況,安慶市委宣傳部、桐城市交通運輸局、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金科印務等四家幫扶單位與楊頭村兩委,抓住國家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各項惠農惠民的政策機遇,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充分發揮本單位優勢,幫助解決楊頭村實際困難。從班子成員到分管負責人再到單位干部職工堅持月走訪制度,入戶開展針對性幫扶,通過幫助發展新建茶園、幫助貧困戶銷售茶葉、因戶施策、幫助貧困戶制定脫貧規劃、鼓勵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
龍頭企業成為脫貧致富領頭羊
楊頭村氣候濕潤,光照適宜,土質偏酸,常年云霧繚繞,有著幾百年的茶樹種植傳統技術,發展茶葉得天獨厚。十幾年前,在楊頭村的大力支持下,村民王忠平組織40余戶茶農創辦了桐城市楊頭有機茶合作社,屬于安徽省最早一批農村合作社。
合作社的成立大大改進了茶葉生產工藝,提高了茶葉品質,發揮了龍頭企業在引進、示范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等方面的作用,延長了產業鏈,促進了茶產品轉化增值,解決了茶農“量多滯銷”的后顧之憂。
同時,合作社對茶葉生產、加工和流通各個環節的直接介入,外聯企業和市場、內聯各家各戶的社戶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提高了茶農組織化程度,強化了茶農的市場意識、信用意識和質量意識,克服了家庭經營規模小、競爭力差等問題,增強了茶農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推進了茶葉的產業化進程。目前,社員已發展到120 戶,在四家茶企的引領帶動下,村茶園面積由原來的2000 畝擴張到4000 多畝,現每年增加200 畝以上,楊頭村人均茶葉收入也翻了一番。
如今楊頭村,先后扶持農業大戶、致富能手成立楊頭有機茶專業合作社、桐城市采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桐城市風嶺有機茶廠、桐城市黃甲鎮二龍井茶廠這四家標準化茶葉企業,他們帶領廣大茶農闖出了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四家龍頭企業通過提供優質茶苗和有機肥、引導標準化種植、訂單收購鮮葉等方式,使他們逐步摘去貧困戶帽子,2014 年幫助脫貧18 戶71 人,2015 年幫助脫貧29 戶108人,2016 年幫助脫貧27 戶116 人,2017 年幫助脫貧44 戶134 人。2017年楊頭村人均茶葉收入達6000 多元,截至2017 年底,楊頭村貧困發生率降至2%,為楊頭村的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巨大力量。
楊頭村西灣組的許賢財家脫貧后新蓋的小樓。
引導標準生產,保證茶葉品質
楊頭村深知面對百花齊放的茶葉市場,提高茶葉品質才是制勝的法寶。楊頭村四家企業不斷在茶葉品質上下功夫,打好“有機牌”,讓“有機茶”成為產品的“金字招牌”。
尤其是楊頭有機茶專業合作社嚴格制定《有機茶基地種植技術規范》,在茶園管理上,全體社員以餅肥為主,嚴禁化肥農藥,全部人工除草,實施有機茶轉換,其中1000 畝茶園連續7 年獲得了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認證,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桐城小花”的原產地效應。
楊頭村和有機茶合作社每年邀請高校教授、桐城茶葉辦專家為合作社社員開展2~3 次茶葉種植、采摘、茶園管理等技術培訓,提高茶農的組織化程度和技術水平。楊頭有機茶合作社等四家茶企業實行“訂單式”生產,只收購合作社員茶園生產的鮮葉,保證每一片鮮葉的“身份”正宗。在清明后開采,經攤放、殺青、理條、初烘、攤涼、復烘、剔揀等工序精制而成。王忠平先后籌資近百萬元,新建了兩座標準化茶廠,引進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制茶機械,在制茶工藝上,探索出生產標準化、連續化、清潔化的新路子,從而保證了茶葉的高品質。
強化創牌意識,提高茶葉效益
“酒香也怕巷子深”。楊頭村依托楊頭有機茶合作社敏銳把握市場,勇立潮頭,不斷強化品牌意識,積極參展參評,屢獲大獎,提高了桐城小花茶葉的美譽度和附加值。楊頭有機茶合作社制作的楊頭有機小花茶條索舒展,芽葉完整,形似蘭花,色澤翠綠,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鮮爽回甘,成為“桐城小花”系列茶品中的極品。
茶葉先后榮獲“中茶杯”和“國飲杯”一等獎,2013 年成功加盟安徽“國禮徽茶”,成為安徽“國禮徽茶”成員單位,通過4+1 模式,讓楊頭有機茶加入國字號行列。楊頭有機茶合作社躋身國家級示范合作社,并榮膺全國十大茶葉專業合作社。
2015 年,在綠茶生產的基礎上,王忠平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成功開發出“小花紅”系列紅茶,填補了桐城茶區無紅茶的空白。2016年8 月,合作社領銜制作的“小花紅牌”桐城小花,榮獲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一等獎。合作社生產的桐城小花平均價格在每斤350元,其中高檔手工茶每斤達3000元,效益顯著。合作社社員許成道,近幾年來,發展茶園20 畝,精心管理,年收入達10 萬元,早早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成為脫貧致富的典型。
“桐城小花”茶葉產業讓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
拓寬市場渠道,開啟電商模式
隨著茶園的逐年增加,茶葉產量越來越大,在保證茶葉品質的同時,四家企業不斷探索拓展茶葉銷售渠道。楊頭有機茶合作社更是牢牢抓住“互聯網+”,讓桐城小花插上網絡的翅膀,讓越來越多的人能越來越快地品嘗到優質正宗的桐城小花。
楊頭有機茶合作社先后入駐阿里巴巴和加盟京東商城桐城產業帶,由于品牌效應突出,在電商平臺,桐城小花茶葉銷售取得驕人的業績。2016 年,合作社產干茶10000 余公斤,其中通過電商渠道銷售達2000 余公斤,網絡銷售收入達100 多萬元。合作社社員通過微信、微店等方式銷售茶葉,也在傳統的銷售模式之外開辟了一條新的渠道。
強化黨建引領,加速脫貧進程為進一步加強支部在產業扶貧方面的引領作用,楊頭村有機茶專業合作社主動申請成立合作社黨支部,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楊頭有機茶專業合作社支部正式成立,現有支部委員3 人,黨員12 人。合作社理事長王忠平同志擔任黨支部書記。
支部設立20 多平方米的黨員活動室,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并規范運行。支部積極開展“雙培雙帶”,把素質高、年紀輕、技術好的同志發展成黨員,并手把手地給群眾傳授茶葉生產技術。
在春茶采摘最緊張繁忙的關鍵時刻,支部黨員克服自身困難,幫助年老體弱的社員采摘茶葉。近兩年來,茶園受干旱或凍害影響,茶季又遇陰雨連綿,造成茶葉減產,合作社黨支部承諾,決不讓群眾受損失,提高鮮葉收購價格,先給群眾吃個“放心丸”,為加快產業脫貧步伐做出最大的努力。
現如今的楊頭村已是桐城小花茶葉的原產地和核心生產區,茶葉已是這里最普通的植物,人均5 畝茶以上,茶葉已成為楊頭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楊頭村因此成為2017 年全省產業扶貧十大示范村。相信在楊頭村兩委的領導下,四家茶企業會做大做強楊頭茶葉品牌,帶領楊頭村人早日實現小康生活。
2018 年初,楊頭村扶貧工作隊考慮到茶葉的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每年茶農只能在山上勞作五個月,為了增加茶農的收入,扶貧工作隊和兩委邀請安徽農業大學的副教授劉普到黃甲鎮楊頭村實地考察,通過土壤和大量野生獼猴桃植株的分析,認為楊頭村適合種植獼猴桃,并且可以錯開原有支柱產業的用工時間,在不破壞原有茶園的基礎上進行套種,經村黨支部會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決議,決定利用扶貧資金在楊頭村發展20 畝獼猴桃進行試種,為茶農的增收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路子。
吳明 陳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